拾得
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 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 取债夸人我,论情入骨痴。 杀他鸡犬命,身死堕阿鼻。 注释: 1. 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意为结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婚姻礼仪是常规的仪式):这里指的是婚姻作为人生大事,是社会和家庭中常见的事情。 2. 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意为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何必要大做特做):这里的“自量”是指自我评估,“事力”是指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译文: 佛陀捡拾着尊贵与荣誉的快乐,怜悯那些愚痴无知的人。他早早地就渴望领悟无生之道,努力追求最高的修行目标。但后来出家的人,大多是因为贫困或无业才出家的。他们既无法获取食物和衣物,便只好将头部钻入寺庙中寻求庇护。 注释: 1. 佛拾尊荣乐:佛陀捡拾着尊贵与荣誉的快乐,这里的“尊荣”指的是地位和荣耀,“乐”则表示快乐。 2. 为悯诸痴子:怜悯(怜):对……感到同情、怜悯;痴子:愚蠢
这首诗是一首偈,意思是说,我的诗也可以叫做诗。但是,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诗歌形式,而不是真正的诗歌。因此,我们在阅读这样的诗歌时,需要仔细地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深意。 "我诗也是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歌的认同和肯定。他认为,自己的诗与一般的诗歌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这种自信和骄傲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有人唤作偈"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对这首诗的不同看法
诗句释义 1 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 - "嗟见":感叹看到。 - "世间人":指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 - "个个":每个人都。 - "爱吃肉":喜欢吃肉。 2. 碗楪不曾干,长时道不足。 - "碗楪":古代一种陶瓷器皿,形状类似现代的汤碗。 - "不曾干":没有干燥。 - "长时":长时间。 - "道":应该,应当。 - "不足":不够,不足。 3. 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 -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奔放的诗风著称。此诗为《将进酒》中的名句之一,全诗如下: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质 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 烹猪又宰羊,夸道甜如蜜 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 注释: 1. 得此分叚身 - 得到了如此短暂的生命。“得”是动词,意为“得到”,“叚”通“假”,在这里是借代的意思,指临时的、暂时的生命。 2. 可笑好形质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于人生苦痛和挣扎的深切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诸佛(即佛教中的众多佛陀)留下了藏经(佛教经典),目的是为了教化众生(即普通人),帮助他们摆脱苦难。 2.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構架:不仅仅是聪明人和愚蠢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框架和观念。 3.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清闲即为贵:意思是说,清闲的生活就是最高尚的。 -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已经脱离世俗纷扰的人,却陷入了世俗的泥潭。 -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往往迷失自己的本性,终日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 -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人们得到了名利之后,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注释: - 养儿与娶妻:养育子女和娶妻。 - 养女求媒娉:为女儿寻找合适的配偶。 -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循环,生生世世不断流转。 -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团聚在一起的亲人,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眼前虽然过得称心如意,但未来的命运早已注定
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 灵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 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 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 说食终不饱,直须着力行。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无瞋是持戒,心净即出家。 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