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出家修行的。它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出家人应该专心致志地寻求解脱,而不是沉溺于世俗的欲望之中。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和翻译,以及可能的诗学赏析: 1. 我劝出家辈,须知教法深。(我劝告那些出家者,要知道佛教教义之深邃) - 我劝:我(或我等)劝告(或建议、提示)。 - 出家辈:指那些选择出家成为僧侣的人。 - 须知:必须知道或理解。 - 教法:佛教的教义和法则。 - 深
诗译: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寒山与拾得的一首偈言,表达了他们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两位高僧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诗中的“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表达了拾得与寒山之间深厚的友情,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如同兄弟一般
注释:我自嘲年纪大了,筋骨力衰,只能独自游玩于松林岩石间。可惜的是,往年的今天到现在,我还依然像那不系之舟,随波逐流。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身衰老无力的感慨。首句“自笑老夫筋力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年龄增长,体力衰退的无奈。第二句“偏恋松岩爱独游”,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只有与自然为伍,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第三句“可叹往年至今日”
注释 1. 偈有千万:这里的“偈”指的是佛经中的偈语,通常包含深奥的教义。"千万"可能是指这些偈语数量之多或内容之丰富,暗示着深邃和复杂。 2. 卒急述应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地解释和应对。"卒急"强调的是紧迫性,而“述应难”则表明在这种压力下需要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 若要相知者:如果某人真正想要理解这些深奥的教义,他必须亲自去天台山
【注释】 猕猴:猕猴猴,猴子的一种。 前车:比喻前人的失败,或别人的错误。 落坑:陷入困境。 后车:指自己的失败。 恶合杀:不恰当地处理。 此来是夜叉:这来的是个恶魔,即“魔鬼”。 变即成菩萨:一念之差就能变成菩萨。 【译文】 你教猴子都会了,人为什么就不奋发呢? 前面的人既然掉进了陷阱里,后边的人就该改变方向。 如果你不懂得这些道理,恐怕就要被杀掉。 这次来的是魔鬼,一改过来就能成菩萨。
注释:自从我来到天台寺,至今已有几冬几春。 山水自然不变,但人却因年老而憔悴。 见到许多后生人,感叹时光流逝。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悟。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首句“自从”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第二句“经今”一词,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第三句“山水自然不变”,则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句 1 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这表达了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人能够完全与另一个人相似。 2.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询问为什么会这样,以至于人们的差异如此之大。 3. 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常常在相互交流中产生误解或冲突。 4.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重要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和成长,而不是去评价他人的选择或行为。 译文 1. "There
【注释】 五白猫:指猫,因为猫是白色的。 真珠入席袋:珍珠被放入席袋中。 佛性止蓬茅:佛性停在蓬茅之间。 一群取相汉:一群追求名利的人,即取相汉。 用意总无交:用心去领悟,总没有达到目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五白猫”的咏叹,来说明捉老鼠不在猫,而在人。诗的前两联,以“五白猫”比喻世间那些能捕捉老鼠却不懂得其原因、本质的人。后两联则进一步从“五白猫”联想到人
这首诗的内容涉及佛教中的修行和解脱,下面是逐句的释义、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解,最后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佛哀三界子:这里的“佛”指的是佛陀或释迦牟尼佛,而“哀”表示怜悯或者同情。三界是指色界(由无色天组成的空间)、欲界(由有情众生组成)和无色界(由非物质存在的存在者组成),这里可能指对这三界的生灵都感到悲哀或怜悯。 2. 总是亲男女:此句表明佛教中强调平等对待所有人
【注释】 出:出生。 性:本性。 街衢:指街道,也泛指大街巷。 诸:许多。 保见:作担保。 替他说道理:替他打官司、讲情面。 乖张:违反常规,违背常理。 过咎:过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讽刺诗。诗中通过一个“保”字,把那些为他人做担保,替人讲话,甚至帮别人打官司的人比作“一种人”,揭露了这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本质。 开头两句写这种人的本性。他们天生喜欢多管闲事,成天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