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同元美与诸比部早夏城南放舟》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最怜行役久,为乐未言疲。 自起投车辖,长歌覆羽卮。 江湖青雀舫,僚友白云司。 醒后惊相问,佯狂信有之。 注释: 1. 最怜行役久:我最可怜长时间的行军和劳碌。 2. 为乐未言疲:为了欢乐而没有感到疲惫。 3. 自起投车辖:自己拿起车轴,准备驾车出游。 4. 长歌覆羽卮:边唱歌边喝美酒,用羽觞盖着。 5. 江湖青雀舫
岂悟风尘客,还能汗漫游。 天涯唯短发,海内此扁舟。 宦迹清时劣,人才画省优。 百年浑绿醑,一日且沧洲。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所作的《同元美与诸比部早夏城南放舟》系列之一。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同僚们在早夏时节,共同在城南放船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岂悟风尘客,还能汗漫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风尘之中,但依然能享受自由漫游乐趣的感慨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罢官归田之后,是一首闲适、淡泊之诗。诗人以“为客”自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联即点明“思家”之由。颔联写景,春衣花发后,寒食雨声中,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颈联写人世沧桑,人生苦短,生事羞人问,时名与众同。尾联表明心迹,自甘隐居,不哭宦途穷。全诗语言平淡,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表现出作者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旷达乐观、洒脱不羁的人生境界。 【答案】 ①为客
【注释】 张仲蔚:即张良(前240-前196年),字子房,西汉留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辅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留侯。未是蓬蒿人:不是蓬蒿之人。蓬蒿,草野。 伏腊东篱下:伏腊,指农历十月十日,民间有祭祖和祭祀祖先的习俗,称为“伏腊”。东篱,古人常于园中种菊,以菊花自喻,称之“东篱”,此处指篱笆边种菊的地方。渔樵北海滨:渔夫、樵夫在渤海边打鱼砍柴。北海滨,指渤海之滨,泛指海边地区。 官家还赋役
注释: 同元美与诸比部早夏城南放舟 其五 :在早夏,和元美一起与各位同僚到城南的河上游玩,我写了这首诗。 春归兴不孤,胜地此相呼:春天来临,心情并不孤单,因为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相聚。 公等称词伯,余将混酒徒:你们都是文人雅士,而我只是一个喜欢饮酒的俗人,可以一起畅谈诗书。 山光含浩荡,秋意飒江湖:山光明媚,浩渺无边;秋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身处江湖之中。 乐事关穷达,浮生敢自诬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晓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词分析概括,了解作者情感。本诗为五言律诗。首联两句,写自己与友人同游城南江边的情景。颔联两句,写在江边送别友人。颈联“各”字,表明诗人和友人都负有诗才,而对方却突然有惊人之举,令人惊骇不已。尾联两句,写自己和友人骑马出城,共赴战场。全诗以“放舟”起兴,点明出游时间、地点和目的,交代出游原因;中间四句写出游过程
【注释】 柬公实:诗人自指。柬,书信的简札。 梅发后:梅花开放的时候。 故园春:故乡的春天景色。 归梦:回家的梦。 一病:长期生病。 惨淡:暗淡,不景气。 逡巡:迟疑,逗留。 鸿冥客:远游之人(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登高作客之际,怀念故乡、亲人和家乡的美好景色,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不满情绪。首联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颔联写自己思乡之苦;颈联写自己对官场的厌恶
【注释】 燕市:指汴京的东面,今河南开封一带。把袂:拉起衣服袖子,以示亲热。尔长:你年长。沧浪:即“苍茫”,意谓渺远。沧浪:水波渺远貌。 【赏析】 《寄茂秦》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酒会友,畅叙友情;抒发人生感慨,表达志向抱负。全诗风格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 一二句:“向来燕市饮,此意独飞扬。”意思是说,过去曾与友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燕市中饮酒畅谈,而这次相聚,则感到格外高兴和振奋
注释: 谁为河朔饮,吾愿罄交欢。 谁为我解忧?我愿与朋友畅饮共乐。 杯动沧波色,舟空白日寒。 酒杯中的酒液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出美丽的色彩,小船漂泊在大海上,白昼里也显得寒冷。 题诗溪鸟过,岸帻野人看。 我在溪边的树上题写了诗句,岸边的野人也来观看。 不是江湖兴,风尘此道难。 我并非因为对江湖生活的喜爱才来到这里,这里的风沙和尘土使我难以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朋友一起在城南放船游玩时所作
注释: 同元美与诸比部早夏城南放舟 其六:和诗,即和白居易《早夏城南游眺寄微之》诗。 言寻韦杜曲,与客放船行:寻找在城郊的山水名胜,与朋友乘船游览。 言: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寻:寻找。 韦、杜: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与杜甫,二人皆为唐代著名诗人。 曲:曲折。 与客:与朋友。 放船:乘船游玩。 译文: 寻找在城郊的山水名胜, 和友人乘船游览。 树影映在水中, 衣裙微微颤动, 溪水清澈, 倒影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