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注释】九月:农历九月初。同殿卿:即“同官”。 登高:指重阳节登高。陶令: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因隐居田园而自号五柳先生,曾官彭泽县令。 东篱菊: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 赏析:此诗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做。首句写重阳节与群臣一同登上南山。次句说年年如此,自己已经退职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与陶渊明一样,没有俸禄收入。三句写菊花虽然在萧条中开得旺盛
【注释】 和答殿卿冬日招饮田间 其二:和,应答。殿卿,指殿中少监李德林。李德林曾因直言被贬,与诗人为同乡。招饮:邀人喝酒。茅屋:茅草屋;两鹖冠:两个鹖鸟的冠子;鹖(hé):一种野鸡,黑色,羽毛似鹤而小。华不注山:在今山东费县东南。推窗:推开窗户。雪中:雪天。 【译文】 白云湖上北风寒冷刺骨,茅舍萧条只有两只鹖鸟相随。我自能同情华不注山的苍凉,推开窗户君试着雪中饮酒看花。 【赏析】
秋日东村偶题 其二 五柳青青醉里春,那能长作折腰人。 情知纵酒非生事,昨日罢官今日贫。 注释译文: - 五柳青青指的是柳树翠绿茂盛,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醉里春表示在醉酒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春”不仅指自然景观,也隐喻着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情; - 那能长作折腰人表达了一种对自我尊严的坚守和不向权势低头的决心; - 纵酒非生事意味着饮酒是生活中的小乐趣,不应被过分重视
【注释】 九月:农历九月。同殿:同在一处。 卿:这里指你,即作者的友人。 萧瑟:风声。 东木:指山间的树木。 丹:赤色,这里用来形容叶子的颜色。 载酒:指载酒为乐。 秋色好:秋色美好。 赏析: 首联“黄花萧瑟雨中寒,摇落东林木叶丹”是写景,写诗人在九月里登上高高的南山,只见那黄色的花儿在秋风的吹拂下萧瑟地摇曳着,雨水中的黄花显得更加寒清凄冷,而周围的山树则一片萧瑟,树叶已经凋零
【注释】 萧瑟:形容风雨声。相如:司马相如,汉武帝时著名的辞赋家。高枕(jiàn):高枕无忧,无所事事。茅庐: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赏析】 《秋日东村偶题》共二首,这是其一。诗中以司马相如自喻,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首联“西风萧瑟病相如,高枕从他世上疏。”诗人自比司马相如,因秋风萧瑟而卧病不起,但心中壮志犹存,对世间的纷扰毫不在意,高枕无忧,任它世人去评说。 颔联“莫道浮云多变态
【注释】东村:指作者的故乡。龙山会:指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与杜甫同游华岳时,在龙山上举行酒会。 【赏析】 九月八日东村送元美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和感慨。 首句以“浊酒枯鱼”起兴,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次句写自己虽无钱可赠,但有黄花可赏,自得其乐。“况复席边”四字,说明主人殷勤好客之意,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真情。三句说明日再聚,那将是多么欢乐。末句用典
寄怀元美 李攀龙诗作赏析 《寄怀元美》,由明朝诗人李攀龙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担忧。这首诗通过对塞北江南万里长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吴门色与燕山五月霜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原文 塞北江南万里长,各天兄弟正相望。 谁将匹练吴门色,哭作燕山五月霜。 注释与译文 - 塞北江南:北方和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浮云”、“谏猎”,最后理解其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偏离题目要求。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明卿的归京而作的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政治前途的美好祝愿。首句“十载浮云傍逐臣”中的“浮云”暗喻了诗人被朝廷疏远冷落的处境
【注释】 ①元美:指李元亮,当时为徐州从事。李元亮是李绅之兄。少妇:指诗中少妇的恋人。他乡月:指诗人自己客居异地。不就:不肯相就。掌上观:意即在手心上看。 ②赏析:此词是一首闺情词。开头两句写景,点明时令、地点。“红妆”句点出时间。“银烛”句点出地点。“对阑干”三字暗示了主人公与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她此刻孤独的心情。过片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人不能归的遗憾之情。结句化用典故
注释:幕府位于蓟北的千山之中,这里宾客众多,夜晚热闹非凡。现在的荀文若已经安然无恙,他的智慧和才能仍然值得我们仰望。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荀鹤的慰问。首句写荀鹤在幕府中的地位很高,宾客众多;颔联写荀鹤现在平安无事,才智出众;颈联用“当一星”比喻荀鹤的才智,表示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