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注释】 澄心寺:即“定州澄心寺”。后阁:后房,指寺庙的内室。弹琴:指弹琴吟诗。高风动长松:形容高洁的品格。萧瑟清我心:使我心境清幽宁静。琴上弦:指弹奏古琴。尽得天外音:尽得天上的音韵。试复:试着。向城市:到市井中去。馀响终难寻:余音难以寻觅。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前两句写在澄心寺后阁弹琴,使作者心境清幽宁静,高风动长松;后两句写琴声悠扬,余音不绝,而市井之中却难以寻觅到它的踪影
《还家》 久客常念归,还家自深愿。 虽非湖海游,早已时节变。 果裸施于宇,蟏蛸巧相炫。 墙根思哀蛩,危栋辞归燕。 贫加乡闾慕,病益儿女恋。 栖迟免路旁,未厌茅屋贱。 衡门过凉雨,秋草盈芳甸。 耕耘傥及时,筋力自此劝。 注释:久居他乡的人常常思念家乡,回家是最深的愿望。我虽然不是像江湖游子那样浪迹天涯的人,但时局的变化已经很大了。果树上的果实已经裸露在房宇之上,墙上爬满了蟏虫,它们相互炫耀着
【解析】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从舒城南到九并连着的并舒河边,沿途行经一片水竹林,景色十分优美。 “一溪分百泉,一泉流十家”:一条小溪,分成一百个泉眼,每处都流过十家人。 “恶竹莽连云, 古树横带沙”:长满恶竹的荒野连成片,参天大树横卧在沙滩上。 “鱼子戏稻秧,凫雏唼荇花”:小鱼在稻田中戏耍,野鸭雏儿在水中嬉戏觅食。 “信美非故乡,无由寄生涯”:这里的美景实在美好
第一首: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 注释:从南面的舒县城开始,一直走到九峰山下的并舒河旁,那里的水竹景色非常美丽。 赏析:诗人以“自”字开篇,表达了从南到北的行程。在诗中,他首先描述了从舒县到九峰山之间的自然景观,如水竹等,这些景物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第二首: 南山近仙居,太古馀积雪。 阴云五月寒,松桧为之折。 注释:南山靠近仙人居住的地方,古老的山峰上还残留着未融尽的积雪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这是在写从南到北的旅程;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这是在描述沿途所见的风景;马上成五首,这是作者的随笔记录。 高高嘉树阴,下下修竹林。 这是在描写沿途的景色;高高的树荫和修长的竹林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高高、下下,形容树木和竹林的高度。 水光摇日影,人语乱鸟吟。 这是在写沿途的水景;水光摇动着太阳的影子,使人感到宁静;人语和鸟鸣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兴适尽佳境,有逢皆会心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描写了作者从南到北经过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溪水转山曲,杳如天际流。 - 注释: 溪水在山谷中曲折流淌,似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 赏析: 这句描绘了溪流在山脉中的曲折蜿蜒,以及其深远而幽静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2. 浅濑不解衣,浮查曰为舟。
【诗句解释】 1. 日夕兴颇适:傍晚,兴致很适宜。 2. 逍遥步城隅:在城角悠闲地散步。 3. 连峰苍翠间:连绵的山峦之间绿意盎然。 4. 决沟见平湖:通过决开的沟渠可以看到平静的湖泊。 5. 鸟去一何逸:鸟儿飞去多么自由。 6. 白云与之俱:白云也随着鸟儿一起自由自在。 7. 太虚自无碍,真意宁有拘:宇宙自然,本没有障碍,真正的意义又有什么束缚呢? 8. 春华白蔼蔼,欣欣动群枯
秋园 夕阳下西山,反照林杪赤。 初惊秋事早,远见霜叶色。 山林得吾心,消散理轻策。 翠香袭晚秀,柔紫拾新坼。 凉蝉时一声,栖鸟相敛翼。 还归卧南檐,初月照虚碧。 注释: 1. 西山:山名,位于京城西面。 2. 反照:反射。林杪(miǎo):树梢。 3. 初惊:最初感到惊讶。 4. 山林:指自然景色。 5. 消散:指心情轻松自在。理轻策:指放下一切杂念。 6. 翠香:指秋天的草木香气。袭晚秀
【注】固陵:县名,在今安徽省怀宁县。东郊田:指王家田地。 苏秦六国相,晚被谗慝名。 苏秦六国丞相,晚年被诬陷而失宠。 使有东郊田,安得留此声。 如果拥有了东郊的田地,怎能留下这样的声誉? 古今事可知,达人尽躬耕。 自古以来的事情是可以知道的,那些明智的人总是亲自耕作。 多君家事治,竭力从老农。 你的家中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你努力地效仿老农。 白水负郭田,百顷亩一钟。
【注释】 舒城:指安徽六安舒城县,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九并:即九龙山,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 行:走。 竹甚有佳致:竹子很值得欣赏。 马上成五首:作者于天宝五年(746)从长安回舒城,途中作此诗,共五首。 赏析: 《自舒城南至九并》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写诗人游舒城南山,观赏风景,感受自然之美,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