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袤
注释: 甲午,指农历甲子年,即公元1744年。春前得雪,即在春天来临之前就降了雪。飞英,指飘落的花朵。回旋,旋转。逐风飘,随风飘荡。爽气,清凉的气息,令人感到舒适。荏苒,这里指时间流逝。流年,这里指时光。腊,指冬天的最后一个月,也写作“蜡”。殷勤,这里指频频降临。暮连朝,一天之内多次降临。庾岭,指江西赣州一带的山脉。庾姓是当地的望族姓氏之一。花无数,指山上开满了各种花卉。烟暖,指山间烟雾缭绕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注释: -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解释: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在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夜晚看到的大雪景象。 - 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解释:整年没有下雪,田地和井水都变得干燥,泉水也结了冰。 -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解释
【注释】 别林景思:即林景思,作者的朋友。 无德及斯民:指自己没有恩德来惠及民众。 独喜从游得此君:只高兴有你这样的朋友相伴。 囊乏一钱穷到骨: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胸蟠千古气凌云:意思是胸中有千年不灭的志向和豪情。 论交却恨相逢晚:意在说与朋友交往时感到遗憾,因为相见太晚。 别袂真成不忍分:形容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样子。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意思是希望书信能传至远方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曾经回忆寻芳到达习池,攀爬树枝频频辨认去年枝。 清晨穿过曲折的小径去林中,傍晚渡过危险的桥梁一根支。 不避春寒来得多快多快,只因为人们期望才迟迟。 没有钱办罗浮的醉饮,报答春天的风光只有诗歌。 注释: 1. 德翁:此处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2. 寻芳:寻找芬芳美好的事物。 3. 到习池:到达习池。习池,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 4. 攀条:攀附枝条。 5.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十年江国水如淫,怕见三秋雨作霖 - “江国”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 “水如淫”形容水流泛滥、无法控制。 - “三秋”通常指秋季,这里可能是指连续三个季节。 - 整句表达了对持续不断的洪水之苦的担忧和恐惧。 2. 可念田家妨卒岁 - “田家”指的是农民。 - “妨卒岁”意味着妨碍一年的收成。 - 此句表达了对农民因洪水而遭受损失的同情和关心。 3.
尤袤的《寄林景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其境遇的深深关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临海睽离七度春:临海别离已经七次,春天又一次到来。这里“临海”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与友人相隔遥远,“睽离”则意味着分离之苦。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尽管环境艰苦,但春天总能给人带来新的开始。 2. 都城相见话悲辛:回到京城后,两人相见
诗句解析: 1. 江北江南天未春,阳和先已到孤根。 - 注释: 北边南方的春天还未到来,但温暖的阳光已经照到了梅花的孤独根茎上。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虽然春天还没到,但梅花已经开始接受阳光的滋养,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生机。 2. 斜枝冷落溪头路,瘦影扶疏竹外村。 - 注释: 梅花的枝条斜倚在溪边的小路上,显得有些落寞,而它瘦弱的影子则映照着远处竹林外的村庄。 - 赏析:
诗句输出: 冷蕊疏枝半不禁,眼看芳信日骎骎。 译文输出: 梅花的冷色调枝条已经无法抵御寒风,眼看着春信一天天逼近。 注释解析: 1. 冷蕊疏枝:形容春天到来时梅花仍保持着寒冷的色泽和稀疏的结构。 2. 不禁:无法抵挡,指梅花依然坚强地承受着寒冷的天气。 3. 眼看芳信:指的是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4. 日骎骎:形容时光在不断向前推移,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枯树扶疏水满池,攀翻未见玉团枝。 应羞无雪教谁伴,未肯先春独探支。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 留连东阁空愁绝,只误何郎作好诗。 注释: 1.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春天已经过去半个月了,还没有见到梅花开放。 2. 枯树扶疏水满池:枯萎的树木在水面上摇曳,池塘里的水已经满溢。 3. 攀翻未见玉团枝:用手攀爬却未能见到如玉般的花朵。 4. 应羞无雪教谁伴:应该羞愧因为没有雪来陪伴
诗句:蒙杨廷秀送西归朝天二集赠以七言 译文: 我多年未回朝廷,今日得以返回,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带着杨廷秀赠送的两卷诗集,准备踏上回家的旅程。 注释: - 西归:指从远方归来,尤指南方(今越南北部) - 累岁:经过多年 - 朝天:指回到朝廷或皇帝身边 - 垂棘连城:形容珍贵的物品 - 夜明:明亮的月光 - 凤沼:比喻朝廷中尊贵的位置 - 岑参、高适:唐代著名诗人,与尤袤同代 - 少陵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