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珌
【注释】 拥炉:抱着火炉。竹窗前:竹子编的窗户,这里指室内。灰:炭灰。冷:指室内温度较低。那意:这情趣。移来:转移过来。绣毡:用丝线编织而成的地毯,这里指地毯上铺的垫子。幽人:清闲的人,隐士。一寒暑:一年中寒冷的季节。闭门高卧雪深天:关上房门,躺在雪地中的被褥里。 【赏析】 这首《拥炉》诗写一位隐士在严冬时节,抱着火炉而坐,以抒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首句“已甘灰冷竹窗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常时斗暗犹闲事 注释:平常的时候,天空中的北斗星还隐约可见,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之夜,我置身于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那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时刻,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月光所覆盖。然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 - 无月中秋可若何 注释:没有月亮的中秋之夜,我该如何度过这个寂寞的时刻呢?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
注释:云溪深处的万松林,烟雾缭绕升起于晴天自成灰尘。 根向九华分结处,与您同是墨仙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叶秀才的礼物,表达了他对叶秀才的敬仰之情。诗中“云溪深处”描绘了松林的景色,“烟起晴天自作尘”形容了烟雾缭绕的景象,“根向九华分结处”则表示松树的根系向九华山的方向延伸,与叶秀才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孟夏廿一东作秩然 孟夏,农历四月。秩然,形容耕作有序有节。 不见东耕四十年,兹晨蓑笠去翩翩。 不见,指很久没有见到。四十年,指四十年没有耕种。兹晨,这个早晨。蓑笠,一种用草或棕皮做的雨具。去翩翩,形容走得轻盈。 从今数过三蓂朔,史笔当年大有篇。 从今,指从现在开始。数过,计算。三蓂朔,三颗新月。蓂是豆科植物的荚果,上面有三片像月亮一样的叶,所以叫蓂。朔,农历每月初一。史笔,史官的笔。大有篇
江山道中瀑布 松风一壑逼人寒,老石瑽瑽响碧湍。 疑是银河天不锁,泻从云际下人间。 注释: 1. 松风一壑逼人寒:山间的松树林里,风吹得非常寒冷,仿佛能冻透人的身体。 2. 老石瑽瑽响碧湍:古老的石头因年代久远而变得光滑,发出声响,在清澈湍急的河水中发出共鸣。 3. 疑是银河天不锁:仿佛看到了银河般的水流从天上倾泻下来,好像天空被打破,形成了一条天河。 4. 泻从云际下人间:水从云层之上倾泻而下
【注释】1.春帖:春天的贴画。2.全似:完全像。3.平川:指平坦的河流。4.江南二月天:指江南地区的春季。江南气候温暖,二月时正是花开的季节。5.溪头:指溪水的源头。6.太平年: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年份。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小诗。诗人以轻烟薄雾锁平川,全似江南二月天起兴,写春天到来时的景色和氛围;然后以昨夜溪头新雨过,分明洗出太平年结尾
【注释】 直庐多暇:直庐,官名。唐代尚书省六部各置直庐,以备宰相奏事时直宿。此指中书省。多暇,闲暇。新绿郁然: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新绿。信笔,随意。二绝其二:诗的第二首。方壶,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居。浸碧天,倒映在碧蓝的天空中。太湖,古称震泽、笠泽或五湖,是长江下游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今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苏州市北部一带,是中国著名的天然淡水湖。 【译文】 壁右方壶倒映在碧蓝的天空里
注释: 朱生:诗人自指。论天:谈论天文。几躔星:指天上的星宿。阅尽:经历、观察。人间聚散萍:形容人生如浮萍般聚散不定。重来:再次来到。桥上望:站在桥上向远方眺望。依然:依然存在,依旧如此。杨柳两行青:指春天时桥两边的柳树已经长出了新绿,生机勃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朱生在桥头远眺,感慨人生聚散无常的诗。 首句“不知占得几躔星”,意为不知道朱生曾经观察过哪些星宿。这既体现了朱生对天文的兴趣和才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注释作答即可。 第一句:两炬并花,双莲合蕊更开花。 注释:两支烛光并放在一起,就像花朵一样,双莲的花瓣也合并了,更显得美丽。 赏析:以花比灯
【注释】 栀子花:即白兰花。 青琅(láng):青绿色的美玉。 削叶玉花钿:形容栀子花如玉般洁白。 独占炎皇第一天:炎帝是三皇之一,传说他教民耕种,因此称其为“炎帝”。此句意指栀子花独占夏季第一朵开放的花朵。 未羡冰桃垂夏后:冰桃子是桃子的别名,垂夏后则指结出果实的时期是在夏天之后。这里用“未羡”表示栀子花没有羡慕冰桃子在夏天后还能结果。 且看金子粲秋前: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金子则是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