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越王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一、龙蛇枯骨乱蒿蓬,草草危朝一局终 - 龙蛇枯骨乱蒿蓬:这里用“龙蛇”比喻战场上的战士,他们的战骨散落在荒野之中,与杂草混在一起。这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 草草危朝一局终:这句话意味着战争结束得太快,像是一场短暂的游戏。这里的“危朝”可能是指战事刚刚结束的早晨
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将军北伐逐胡雏,并告徐常地下知。 - 逐胡雏:指驱逐北方的胡人幼崽或小股部队。这里可能暗指北征过程中击败的敌军。 - 徐常:古代对地方官的一种尊称,这里特指地方的官员。 - 并告:同时通告、通报。 - 徐常地下知:意味着这些胜利和成就,是向徐常(地方官员)汇报的,传达给地方官府知晓。 第二句:破帽残衫遗老在,喜教重见汉威仪。 - 破帽残衫:形容士兵的装备破旧
雪中游莫愁湖四首 年年打桨石头城,坐阅王侯几战争。 任夺江山夸胜著,一湖难夺女儿名。 注释:每年冬天我都会划着船桨在石头城中打水漂儿,看着那些王侯们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战争。尽管他们可以轻易地夺取天下、称帝称霸,但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胜著”和“女皇”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真正的价值是无法用财富来衡量的,而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和权力。因此
【解析】 “越”是古代对南方的一种称呼,这里指代广西。诗中“友人有越边之行”,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将要分别的情境。 【答案】 译文:美丽的女子常常远嫁他乡,她的怨恨分明寄托在琵琶之中。弹尽这风和月,祝愿天长地久,保护她容貌如花。 注释:越,古称广西。边,边境,即边疆。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初春,当时诗人正在桂林任刺史。诗人写这首诗时,正与友人一起在桂林游览,友人即将踏上赴岭南边地的旅程
译文 紫气升腾在郁郁苍翠的钟山之上,中华民族在此迎来新的崛起。 江山一统,新朝初定,大军浩荡前来,高奏战鼓号角,谒拜孝陵。 注释 1. 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2. 钟山:指南京的紫金山; 3. 紫气:古代传说中祥瑞之气,此处指帝王气象; 4. 中华民族:指中国人民; 5. 此重兴:指民族复兴; 6. 江山一统新定:指国家的统一安定; 7. 大纛(dà huǒ)鸣笳(jiā)
新宁刘小芸 中华天启帝王都,其奈曾经乱五胡! 南戒走完行北戒,河山还属汉家无? 注释: 1.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新宁刘小芸》中的第三首。 2. 中华:指中国,也暗指清朝的首都北京。 3. 天启:皇帝在位的年号,这里指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4. 帝王都:皇宫所在的城市,这里指的是北京。 5. 曾:曾经。 6. 乱:导致混乱。 7. 五胡: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8. 南戒:指南方的警戒
【题解】: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以“越王台”为题,抒发对越王勾践的崇敬之情。 【注释】: 粤:广东 遗迹:指越王台遗址 画越王台:描绘越王台遗址 越王:春秋五霸之一,名勾践 台:古代帝王和贵族在都城或宫殿周围修筑的高出地面的建筑物 块肉消沉海气黄;比喻自己如一小块腐肉,被海水吞噬 海门石不共朝亡: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苍苔也有驱胡意,蚀尽题目名字一行;苍苔有侵蚀之意 【赏析】:
【注释】谒明孝陵:指拜谒明朝的太祖朱元璋和其皇后徐氏的陵墓。共和义:指清朝与明朝合为一家,实行南北朝以来的和议。炎黄:中华民族的祖先。华冑:华夏子孙。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功绩。首句点明“谒明孝陵”,表明诗人是在祭奠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句说,自从清朝与明朝合并以后,国家一直延续不断。第三句说,从现在起,万世都将归一,炎黄子孙将成为中华的主人。全诗以颂祖功德为主
【注】粤:广东。 越王台:在广州市越秀山,是广州城的象征之一。 蛟奋:龙在天空中腾飞。奋:腾飞。 天留此塔表将军:天将此塔留下作为记念,表彰这位将军的功勋。表:标榜、纪念。 江山不改亭亭影:虽然江山依旧,但越秀山上那座越王台却矗立如故。亭亭:高耸的样子。 落日空村鹘叫云:在落日的余晖中,只有空荡荡的村落传来了鹘鸟的叫声。鹘(hú):一种猛禽,形似鹰而大,善捕猎。 赏析:
【注释】 万山:指群山。万水:指众多河流。发祖:起源、发源。盘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后用来泛指远古时代的人或事。昆仑:指中国西部的昆仑山,传说中是黄帝族的发祥地。仗剑:拿着武器。昆仑:昆仑山脉,在今青海省境内,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瀑布:山间水流激荡形成的壮观景象。 【赏析】 此诗以“看瀑图”为题,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瀑布景观。首句“万山万水发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