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作者为新宁刘小芸。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1. 眼中烟点小齐州 - 眼中:这里指的是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处。 - 烟点:像烟雾一样飘散。 - 小齐州:指代一个小地方或城镇。 2. 老我看人作壮游 - 老我:诗人自称。 - 看人:观察他人。 - 壮游:雄浑壮观的旅行。 3. 斜日佗台谋一醉 - 斜日:夕阳。 - 佗台: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在地的一个名称。 - 谋一醉
注释: 南武城边:指的是广东的南武州城,位于今天的广州市。暮角哀:黄昏时分发出的凄凉号角声。蛮夷大长剩孤台:形容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修筑的大台。曾照当时左纛来:曾经照耀过当时的越国军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越王勾践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首句“南武城边暮角哀”,诗人以悲凉的笛声为引子,为全诗定下了悲壮的基调。第二句“蛮夷大长剩孤台”,描述了越王勾践为了复仇
诗句输出:但觉人间无限事,不知天上是何年? 译文输出:东风更趁西潮猛,摇动齐州九点烟。 注释输出: - 但觉人间无限事:只感到人间有无尽的事情(指人间的琐事)。 - 不知天上是何年:不知道天上是哪一年。 - 东风更趁西潮猛:东风趁着西潮更加猛烈。 - 摇动齐州九点烟:形容东风的力量之大,可以动摇整个城市。 赏析:本诗以诗人对人间无尽世事的感慨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叹
诗句解释: - 新宁刘小芸:这是诗人的名字,也是他的籍贯或居住地。 - 大江北去是黄河: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长江向东流去,黄河则向西流去,两者交汇于中原大地。 - 饥旱频年菜色多:描述了长时间的干旱和饥荒,导致农作物减产,食物变得稀少。 - 泪尽伯鸾心尚热:引用了伯鸾(即伯乐)的故事,伯鸾在贫贱时期不因贫而志短,即使生活艰辛,但内心依然坚定热情。 - 西风自唱五噫歌:西风自吟自唱
【注释】 ①次前韵:指和诗。柬,赠与。友卿:张友卿。友卿字安国,是苏轼的好友。东坡此诗作于元丰四年(西元一〇七八年),当时张安国已去世。②郁郁:愁闷。③地:这里指地方、居处。④呻吟:这里指有病时的呻吟声。⑤岭南:今广东一带。⑥孤负:辜负。⑦梅花:这里借指梅花。苏轼曾作《梅花》诗赞美梅花的高洁。⑧“东坡”句:意谓梅花虽美,但无人赏识。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四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所作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到处名山蜡屐频,笔端还挟气嶙峋: - 解释:形容四处游历,每到一处都留下足迹。蜡屐(wa ji)是一种古代的木底鞋,用蜡封边,故称蜡屐,用以防滑。"笔端还挟气嶙峋"则意味着作者在创作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2. 荒唐愧我罗浮梦,冷对梅花忆美人: - 解释:这里的“罗浮”是地名,位于今广东增城,是诗人梦中常常前往的地方
诗句:五百四峰无限好,天南留滞莫言归。 译文: 在五指峰的顶端,我遥望了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虽然身在南方,却总是怀念着故乡的美景;然而家乡的山水之美,又岂是言语所能形容?在这遥远的旅程中,我总是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对家的深深思念。诗中“五百四峰”象征着家乡的美丽和广阔,而“天南留滞”则表达了诗人在远方的孤独和无奈
【注释】 新宁:地名。刘小芸,作者的号或别号。滚滚黄尘起马前,指边塞风沙弥漫。书生仗剑出南天,指书生从南方来到边关。 秋风万里中原路,一发青山落照边,指诗人在边关所见到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写一位书生在秋日里骑马经过中原,抵达边关的情景和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首句“滚滚黄尘起马前”,描绘了边关风沙弥漫的荒凉景象,为下文描写边关之景做铺垫。接着
以下是对《惠州西湖杂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诗句解读: - 西湖桥下:指诗人在惠州西湖边行走时,看到桥下流水潺潺。 - 水云苏:形容水面上飘动的云雾,如同水中的倒影,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 春水桃花:春天的湖水和岸边的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白饭鱼:指的是一种生活在湖中的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而得名。 2. 译文注释: - 我与西湖留后约:诗人与西湖之间有一种约定
诗句解释: 1. 真成妇孺知司马 -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景象,即真正的士兵(妇孺)都知道司马的英勇。司马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知名的将军或军事人物,而“妇孺”则是指普通百姓。 2. 边事应教虏气降 - 这句诗表达了对边防战事胜利的期待。"虏气降"可能意味着敌人的勇气被削弱,士气低落。 3. 天下荒荒谁救溺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忧虑和担忧的情绪。"荒荒"可能意味着混乱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