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诗人对天下的忧虑,后两句写诗人对道人的期望。 其一: 欲向人间告太平,中原蛇虎正纵横。 注释: 欲向人间告太平,想告诉世人太平。 欲,想要;告,告诉。 中原,今河南一带,是古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区。蛇虎比喻指代那些祸乱中原的势力。 纵横,横行霸道。 其二: 一庵雷雨罗浮霁,云白峰青访丽卿。 注释: 一庵雷雨罗浮霁
【注释】 轻装:轻便的行装。五羊城:广州古称。海日:海上的太阳。曈曈:明亮的样子。扶摇:直上云霄。地球:这里指地球仪。 【赏析】 刘铭伯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清诗三大家”。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远赴美洲时所作。诗人在船头目送着刘铭伯离去,心中充满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轻装又别五羊城”,是说刘铭伯这次去美洲,没有带太多行李,只是告别了广州的故土。第二句“海日曈曈送客旌”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原诗,然后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明送别之地,即西海的西边。第二句写刘铭伯将要踏上赴美洲的旅程。第三四句写此行充满尊亲之谊,道义重于泰山。最后一句写此行将像日月同升一样为人类造福。 【答案】 译文:在西海的西边,有一块陆地悬立在地球之中;这次远行遍布尊亲之义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刘铭伯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美好祝愿。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不敲开国自由钟,不为寻洲踵阁龙。 - 不敲开国自由钟:这里的“自由钟”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国家独立的钟,意味着即使没有敲响它,也依然能感受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 不为寻洲踵阁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不要像那些追求权力和地位的人一样,而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二句
丘逢甲的《送蕴白之京二首》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友人离京去往京城生活的复杂情感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一官垂老如鸡肋,百口长贫借鹤粮。 - 注释:这里“一官”指的是官职,“垂老”表示年纪已高,“如鸡肋”形象地比喻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如同鸡肋一样不中用、无足轻重,“百口长贫”则指全家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借鹤粮”暗示生活艰难,需要依赖他人供给。 - 赏析
“欲问天空海阔处,来访天空海阔簃。” —— 丘逢甲《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三首》 诗句释义:想要向苍茫的天空和无边的大海寻求答案,于是拜访了名为“天空海阔簃”的地方。 译文:我想在广阔的天空和海洋中寻找答案,于是我拜访了名为“天空海阔簃”的地方。 注释:1.“天空海阔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所,代表着宽广无垠的空间或思想。2.“苍茫”意味着广阔而模糊不清
牙旗猎猎卷东风 旧事真成一梦中 自有千秋诗史在 任人成败论英雄 注释: - “凌孟徵”指凌鹤书,丘逢甲的字。“天空海阔簃”,是作者的诗集名称。 - “牙旗猎猎卷东风”,描述旗帜随风猎猎作响,象征着战争和动荡。 - “旧事真成一梦中”,表示过去的事件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不再真实存在。 - “自有千秋诗史在”,意味着虽然历史被遗忘或篡改,但仍有不朽的诗歌记载着历史。 - “任人成败论英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全诗如下: 荔枝 天生尤物本销魂,更取增城挂绿论。 一种天然好风格,西施初出苎萝村。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天生尤物本消魂:荔枝因其独特和美味而被誉为“天赐的美人”。这里的“天生尤物”指的是荔枝本身,它具有独特的风味,足以让人为之倾倒。而“本消魂”则形容荔枝的魅力足以使人沉醉其中,忘记一切。 2. 更取增城挂绿论:增城是荔枝的主产地之一,这里特指增城的荔枝
【解析】 “九万”:形容路程遥远;“使车”,指使者的车辆;“一言”,一纸书信;“十部贤”,十位贤士;“齐拜”:一齐拜。 【答案】 译文: 送刘铭伯之美洲 九万里征程走使车,一纸信书重千金。 不必十位贤士去,一同朝拜刘公心。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和高亢激越的调子来表现诗人豪放、开朗的胸襟和不屈的精神。首句点明刘铭伯是奉命出使美洲的,次句写他受命出使,使命重大
荔枝 每将佳果比佳人,自笑多生与种因。 粤艳闽香消受遍,不曾嚼蜡视横陈。 注释: 每:每次 佳果:好的东西 佳人:美人 自笑:嘲笑自己 多生与种因:很多都是因为 粤艳闽香:广东的荔枝和福建的荔枝 消受:欣赏、品尝 不曾:没有 嚼蜡:比喻无聊、无趣 横陈:陈列、摆放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通过对比荔枝和人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首句“每将佳果比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