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
在欣赏《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其七》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杨维桢作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自然之美、人文情怀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独特表达。 诗句“江上梅花铁石心,江南肠断越人吟”描绘了一幅江边梅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江上”指的是江水之上,“梅花铁石心”形容梅花坚韧不拔,如同铁石般坚毅。而“江南肠断越人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美景的深切怀念及由此引发的悲伤之情
诗句原文: 黄柳城边风雨多,白头宫女有遗歌。 注释: - 黄柳城边:描述了一个地理位置,可能是一座古老的城池。 - 风雨多:暗示了天气的多变和不稳定,可能象征着政治环境的动荡。 - 白头宫女:指年老的女性,这里可能暗示了宫廷中的一些悲剧人物。 - 有遗歌:暗示了这些人物留下了他们的歌声或故事。 译文: 在黄柳城边,风雨交加,一位白发苍苍的宫女唱起了她的遗歌。 赏析: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其二中,“曾侍虚皇第二筵”描绘了诗人参与的盛会,展现了其与高朋满座、才子佳人共襄盛事的场景。而“铁仙轻脱故依然”则通过“铁仙轻脱”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虽已过去但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江州坐上初相见,还识人中孟万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新相识之人初次见面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际关系网。
【注释】 “吴咏十章用韵”:《全唐诗》中收录了《吴中四绝句》,其中有“鸱夷仙去五湖船,故国何人忆计然。昨夜洞庭秋水长,梦闻广乐下钧天。”这四句诗句。“吴中”指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正宗架阁”:是宋太宗时在开封府所置的藏书阁名。架阁本是一种贮藏图书的架子,后来也用来指代书籍。《宋史•艺文志二》记载:“淳化三年(992),以秘书省书库为秘阁,后又建秘阁于禁中,藏天下图籍、道释
在《尧市山》这首诗中,杨维桢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尧市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诗的开头“丹房夜宿庚桑洞,古寺重询尧市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作者选择在庚桑洞进行夜间住宿,显然是为了深入体验这座古老寺庙的禅修氛围,同时也为后续对尧市山的探索做好铺垫。 接下来的“听猿老树垂云白,饮马清泉锦石斑。”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尧市山的自然风貌。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诗句释义: 1.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 这是一首由杜牧创作的诗,名为《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其中“用韵”指的是使用押韵的手法,“复正宗架”可能是指对某个传统的建筑或框架进行了复刻或重新设计。 2. 其三 - 这表示这是第三部分,即这首诗的第三句。 3. 杜牧寻春苦未迟 - 杜牧,唐代诗人,名作《清明》等,这里提到他在寻找春天(春光)时并不感到太晚,说明他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 4.
【注释】: 淮南:指唐代的扬州。八月:指秋天。雁初过:雁儿刚刚飞过。槎:木筏子。乌鹊河:即黄河。五陵年少:指京城洛阳一带的富贵子弟。无多:越来越少。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描写吴越(今江苏)和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物候不同,来暗喻唐王朝对边远地区的忽视,从而讽刺了唐玄宗的“好大喜功”。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景。淮南地处长江下游
夏日驾湖舟,朱雀游湖光。 山色入秋深,湖心不见金。 台上观麋鹿,悠闲自徜徉。 丘中藏金银,气韵非凡扬。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画卷。首联“夏驾湖头朱雀舟,湖光山色不胜秋”,展现了夏日里湖上朱雀船的轻快,湖面上倒映着秋天的色彩。颔联“丘中不见金银气,台上闲看麋鹿游”则转入对丘中的描写,金银气在这里象征财富和繁华,而在台上观看麋鹿游动,则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感
【注释】 吴地的馆娃宫里落花飘满了院。春色撩人可怎么办呢?南省才子又架起了阁,宫人才解赋了馆娃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使时所作。当时作者在建康,而馆娃宫在苏州,所以用韵复正宗。此诗为《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其一。 首句“馆娃宫里”点出地点,说明诗人是在馆娃宫中作客,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暗含着对馆娃宫的怀念之情。“落花多”,点明时节
【注释】 马上郎君——指诗人自己。 璚林——指苏州城。 相迎——指送别。 吴山—吴门,今江苏苏州市。 吴水——指太湖和运河。 学唱——《阳关》第四声,是《阳关三叠》的第一段,这里指学习唱歌。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年作者在长安为官。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写了作者从长安返回苏州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