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
诗句原文: 黄菊初华客未归,登高自试苎罗衣。 真娘墓下好红叶,伍相祠前多翠微。 翻译: 菊花盛开的季节,我尚未回家,便独自攀登高峰,试穿了那件苎萝制的衣物。 真娘的坟墓下,红色的叶子十分美丽,伍相祠前,绿意盎然,景色宜人。 注释: 1. 黄菊:指的是秋季开放的黄色菊花。 2. 初华:指菊花刚刚开放,还处于初期。 3. 客未归:诗人自己尚未返回家乡。 4. 登高:此处指攀登高处
宫词 其三 鸡人报晓五门开,卤簿千官泊帝台。 天上鋋鹅先有信,九重銮驾上都回。 注释翻译: 宫词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首《宫词》是其中的第三首,描述了宫廷中的日常生活景象和皇帝的行动。 - 诗句释义: 1. “鸡人报晓五门开”:指天刚破晓时,宫中的五扇城门就打开迎接皇帝出行。 2.
译文 鹦鹉水深莲叶航,书来约过百花庄。醉披锦袍上船去,倩得小姬连笛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鹦鹉、莲叶和锦袍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鹦鹉”象征着智慧与自由,而“莲叶”则代表着纯洁和美丽。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艺术手法上
【注释】 书扇:写在扇上。玉岩:指张玉珍,字元吉,号玉岩。瑶芳,地名,作者家藏有“瑶芳堂”。金桃:《太平御览》卷六一四引《仙传拾遗》载:“汉武帝时,西王母以玉桃三枚赐武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洪武庚戌年夏五月(1370年)写给友人的,诗中回忆了作者童年与阿母出游紫云楼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写阿母出游时的情景。“昨日”二字点明时间;“追随”二字说明出游的方式,用“游”字则显得亲切自然
《寄沈秋渊四绝句·其三》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 鹿皮之冠鹤氅裾:描述一位将军的头饰,即“鹿皮之冠”,象征着尊贵和权威。而“鹤氅裾”则形容其服饰的轻盈飘逸,如同仙鹤展翅。 - 军前不肯带铜鱼:这里的“铜鱼”可能是指古代军队中常用的信号用具,而将军在战场上不携带它,意味着他不愿意被束缚于任何形式的信号或标识。 - 花猫望鹿拜履下
寄沈秋渊四绝句其一 大将军诰入酒市,贵公主镜落田家。 不知有客琅玕所,独自吹笙醉碧霞。 注释与赏析: - 大将军:指元朝的一位高级将领,因其职位和权力而受到特殊待遇。 - 酒市:指市场,这里特指饮酒的场所或氛围。 - 贵公主:指地位高贵的公主或贵族女性,通常拥有尊贵的身份和生活。 - 镜落田家:比喻镜子被丢弃在田里或被普通人使用。 - 琅玕所:指清澈美丽的环境或地方,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地方
诗句原文: 攻城不怕齐神武,玉壁堪支百万兵。 不是南朝夸玉壁,关西南□是长城。 译文: 在攻城时,我们不惧怕齐神武的勇猛,因为有着坚如磐石的玉壁可以支撑起百万大军的战斗。 这并非只是南朝夸赞玉壁,而是说这座位于关西南的长城,正是我们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 注释: 1. 攻城不怕齐神武:形容军队在攻城时,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毫不畏惧。 2. 玉壁堪支百万兵:用“玉壁”比喻坚固的城墙
诗句:句曲已无张外史,道士今有沈东阳。 译文:如今的句曲已经没有传说中的张外史其人了,取而代之的是沈东阳这样的道土。 注释:“句曲”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张外史”是指传说中的仙人。“道士”在这里指的是修炼成仙的人。“沈东阳”指的是现实中的某个名叫沈东阳的人。赏析: 这首诗是杨维桢在《寄沈秋渊四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比句曲的传说与现实的道教修行者
小香 一场春梦不须忙,剩买春风又几场。 一丈花开红玉蝶,小香何日比花长。 译文 一场春天的梦不需要匆忙去实现,只需继续购买春风,就能拥有几次春天的机会。 一丈高的花儿如同红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小香花何时能像花儿一样生长得那么高? 注释 1. 小香:一种花卉的名字。 2. 一场春梦:比喻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或经历。 3. 不须忙:不必着急。 4. 春风又几场:表示春天还会再来,需要耐心等待。
在欣赏《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其七》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杨维桢作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自然之美、人文情怀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独特表达。 诗句“江上梅花铁石心,江南肠断越人吟”描绘了一幅江边梅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江上”指的是江水之上,“梅花铁石心”形容梅花坚韧不拔,如同铁石般坚毅。而“江南肠断越人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美景的深切怀念及由此引发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