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月雁初过,奉使槎回乌鹊河。
十里扬州花底散,五陵年少已无多。

【注释】:

淮南:指唐代的扬州。八月:指秋天。雁初过:雁儿刚刚飞过。槎:木筏子。乌鹊河:即黄河。五陵年少:指京城洛阳一带的富贵子弟。无多:越来越少。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描写吴越(今江苏)和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物候不同,来暗喻唐王朝对边远地区的忽视,从而讽刺了唐玄宗的“好大喜功”。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景。淮南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温暖,八月份正是荷花盛开之时。此时,一群南迁的大雁刚刚飞过淮水。

次句叙事。吴越地区奉使至长安的人乘坐木筏子回程。乌鹊河是黄河的一部分,这里代指黄河。奉使至长安的人乘木筏回京,说明他们是从南方到北方去的。

三句写物候。扬州位于江淮之间,那里的花在八月已经凋谢了。而长安附近的五陵地区却依然花团锦簇,生机盎然。五陵是汉宣帝刘询陵墓所在之地,这里是长安附近最富裕的地区。

四句议论。由于唐玄宗喜欢享乐,所以对边疆的将士们并不十分关心,致使边疆将士们纷纷南返,造成“五陵年少已无多”的局面。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淮南、江南等地与长安附近五陵地区的自然景观进行对比,揭示了唐玄宗对边远地区的忽视,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不满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