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对某句诗中的‘某’字作具体分析”,然后仔细审读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从手法和艺术效果的角度去赏析。此诗首联交代了诗人被明府招饮寓斋的情景;颔联写景,以水为镜,反映自己的心境;颈联自谦,言自己不如明府
诗句释义: 高人想通过耕作来获得食物,他寄身在耕田的劳作中。 他满足于一生的农事生活,又怎会知晓四体劳累呢? 牛马在水中行走,水浅而浅。 白鹭下田时,动作缓慢。 缓缓地遇上邻里老翁,询问香粳米是否适宜食用。 译文: 高人想通过耕作来获得食物,他寄身在耕田的劳作中。 他满足于一生的农事生活,又怎会知晓四体劳累呢? 牛和马在水中行走,水浅而浅。 白鹭下田时,动作缓慢。 缓缓地遇上邻里老翁
秋夜雨中集汪抱朴斋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 萧萧添白袷,点点到青蘋。 共有悲秋意,商歌激四邻。 注释: 1. 爱君池上好,不厌夜来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汪抱朴斋的喜爱之情,无论夜深还是白天,他都愿意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着他最喜欢的地方。 2. 微雨宜幽鸟,初凉健酒人:这句话描述了微雨的天气,使得池塘中的鸟儿更加活跃,而凉爽的天气也让人更愿意喝酒。 3. 萧萧添白袷
【注释】 菱湖:指西湖。 “到眼忽成市”:形容西湖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千家奁鉴开”:形容西湖美景,如千户人家的明镜被打开。 “鱼多论斗卖”:形容西湖的鱼儿,多的可以论斗出售。 “菱好及时栽”:形容西湖的水生植物,如菱角等,种植得好的话,可以在春天采摘。 “历历帆斜过”:形容西湖上的船只,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波浪。 “沄沄水倒回”:形容西湖的水,流动不息,仿佛有倒流之势。 “有人葭菼外”
斜阳已经落山,黄莺不时地啼鸣。 水边的光影知道月亮升起,花朵飘落好像风在行走。 偏僻地方没人来过世,新修的田畦想和人一起耕种。 独自吟唱很少能遇到知音,灵感来自江城
【注释】 ①堪:可。②析酲:解酒。③过眼:指短暂的停留。 【赏析】 《登平山堂》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登高望远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首联“落日堪销暑,疏蝉唤客游”。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夕阳西下,可以消暑,听到树上蝉声阵阵,便招呼客人一起出游。这里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愉悦心情。 颔联“析酲尝蜀井,过眼叹迷楼”。诗人来到蜀地,喝了当地的美酒蜀井水,觉得身体舒畅了
腊月二十四日风霰交作 腊月二十四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风和雪一起落下。 涂灶传兹日,东京俗尚存。 涂灶的风俗,在东京一带还保留着。 祭犹名老妇,灵欲乞娇孙。 祭祀时还要给死去的妇女上供品,亡灵还希望得到娇嫩的子孙供养。 微霰侵攲枕,凄风助闭门。 微微的雪花飘进斜倚的枕头旁,凄凉的寒风吹得我关上门。 久耽萧寂味,宁与子方论。 长久地享受这种清寂的味道,我宁愿和你谈谈这个。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日没长林,风埃满客襟。 - 译文:白天太阳消失时,长林已不见踪影,微风吹动衣襟满是尘埃。 - 注释:白日没,即天黑;长林,指树林很长。风埃,即尘埃,这里形容尘土飞扬。 -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色画面。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夕阳西下,树木逐渐变得稀疏,而随着天色渐暗,周围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寂静和荒凉。风沙漫天,使得诗人的衣襟被吹得紧紧的,仿佛连呼吸都觉得艰难
【注释】 ①夏盖湖:即今浙江萧山的湘湖。 ②芦漪:指水面上的芦苇丛生的地方,泛动时像水波纹一样。 ③艇子:小船。 ④驾风波:驾驭风浪。 ⑤茫昧:模糊不清。 ⑥慕歌:悲歌。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夏盖湖所闻所见所感而作。首联写夏盖湖之景:“几曲芦漪外,如梭艇子过。”意思是说,湖面之上,几只小舟如飞梭般掠过,划破湖面。 颔联写湖上舟行之难:“驾风波忽大,到海地无多。”意思是说,当湖上风浪忽然变大时
【注释】 清绝:清远。苕:山名,即苕溪,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溆(xù):水湾。烟起:雾气弥漫。驱马:骑马。丛祠:祠堂。灯影:指灯光。 【赏析】 此诗写诗人晚眺所见。首联点出地点、时令。“苕”为浙江西部的一座山,“晚来归鸟翻”,是说傍晚时分,鸟儿们纷纷返回自己的巢穴,有的甚至翻飞着盘旋在空中。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眺,看到这番景象,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