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注释: 1 妙行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2. 栋宇何年缔:栋宇,建筑或房屋;缔,建造。整句意为这座寺院的建筑何时开始修建? 3. 规模压一城:规模,指建筑、设备等的规模大小;压,超过;一城,指整个城市。整句意为这座寺院的规模超过整个城市。 4. 烟霄鶱铁凤:烟霄,天空;鶱,飞翔;铁凤,即铁鸟,古代的一种飞行工具。整句意为在天空中飞翔的是一架铁鸟。 5. 风雨吼华鲸
灵隐寺月夜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注释: - 夜寒:夜晚的天气非常寒冷。 - 香界:指寺庙周围的香味范围。 - 涧曲:山涧弯曲处。 - 寺门通:山涧旁的寺庙门通向山间。 - 月在众峰顶:月亮照耀在山顶上。 - 泉流乱叶中:泉水流经树叶之间。 - 一灯:一盏灯。 - 群动息:所有的动物都静止了。 - 孤磬:单独的磬
诗句释义与赏析 西马塍(xiān mǎ chéng) - 西马塍:地名,可能指靠近或位于西边的马塍地区。 行遍马塍曲 - 行遍:行走于每一个角落。 - 马塍曲:指马塍地区的小径、弯曲的小路。 春风无处无 - 春风:春季温暖的风。 - 无处无:表示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酒堪浇白石 - 酒堪:酒足以用来消愁解闷。 -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用作酒杯。 墓已没黄垆 - 墓:墓地。
冷泉亭 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 静闻兼远梵,独立悟清晖。 木落残僧定,山寒归鸟稀。 迟迟松外月,为我照田衣。 注释: 1. 众壑孤亭合:群山中的众多山谷中,只有一座小亭子。 2. 泉声出翠微:泉水在山间发出清脆的声音。 3. 静闻兼远梵:静静地听到远处传来的梵音。 4. 独立悟清晖:独自站立,领悟到清晨的阳光。 5. 木落残僧定: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寺庙里的僧人正在打坐修炼。 6. 山寒归鸟稀
【诗句注释】 来:来到。南畹二兄:指南漳县的两位兄长。河渚:河中沙洲。沈晴川书斋:诗人居所。 【译文】 来到知音不易,远近传来渔歌悠扬。野水开阁,倚舟于交芦之间,山峰阴郁含古色,梅林冻得清愁满怀。随意比平原饮酒,高人不肯见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游诗,写的是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河渚游玩时的情景,以及与友人沈晴川书斋的闲适生活。首联写来到知音不易,远近传来渔歌悠扬;颔联写野水开阁
【注释】 长虹偃郭外:长虹卧在城外。 胜日记偷游:经常记下偷偷的游览。 帘卷桥南树,花飞水上楼:帘子卷起时,看到桥南的树木;花瓣飞舞时,仿佛看见楼上的花。 客行津鼓动,天远峭帆收:客人骑马经过渡口时,听到船夫鼓船声,远处的船帆渐渐收起。 俯仰悲人代:我俯视江流,仰望天空,感叹人事已非,感慨万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五年(810),诗人任江州司马,与友人李公垂、陈羽同游庐山。此诗为第二首
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随意三条径,斜通十亩塘。” - 注释: "随意"表达了一种随性或自由的心态。"三条径"和"十亩塘"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画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 赏析: 这句话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超脱。同时,它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第二句:“闲非行散得,乐岂注书妨。” - 注释: "闲非"表示闲暇无事
月夜舟出北关同寿门作出门轻百里,犹喜共君行。 雅爱闻吴语,谁能计水程。 野桥迎月直,断岸见烟生。 凉蛤尔何意,喧眠到五更。 注释: - 月夜舟出北关同寿门作:在月夜下,乘舟离开北关,与寿门相会。 - 出门轻百里:形容离家不远,只有几百里的距离。 - 犹喜共君行:仍然很高兴能与你同行。 - 雅爱闻吴语:非常喜欢听吴地的方言。 - 谁能计水程:谁能计算水的里程呢? - 野桥迎月直
【注释】 ①“翣簎”句:中宵,即夜半。中宵雨,指深夜的风雨。 ②“长风”句:风,这里指狂风。不已,不止。幽草,幽谷中的野草,也指病弱的身子。 ③“闭户”句:耽(dan),沉迷、迷恋。幽思,深沉而难以排解的思绪。褰(qian)帷,拉开帷幔。起,起身。身,指生病的身体。 ④“惟添”句:上池水,指药。煮,熬煮。药,这里指用来治病的药物。神,指药效。 ⑤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夜幕降临后因风雨而感到不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对某句诗中的‘某’字作具体分析”,然后仔细审读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从手法和艺术效果的角度去赏析。此诗首联交代了诗人被明府招饮寓斋的情景;颔联写景,以水为镜,反映自己的心境;颈联自谦,言自己不如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