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渠牟
【解析】 “羽节”:用羽装饰的节拍。“苏君”:使君,指仙人。“日月”“山川”:指仙境中的日月和山川。“丹灶”:《史记·封禅书》载,黄帝时有神人降,黄帝上山,逢神人,与语,至日中西归,见祠官,问:“神何由是?”对曰:“受天符。”帝乃太蒸,祭于郊上帝,祝辞云:“天报我五饵。”神人乃相飨。数日之后,帝清晨再拜祠,祝版说:“天子太一,令云气雨血,以除江东之疫;太一,请以一日斋。”后三日,有司奉板到县斋宫
诗句释义: 1. 大道何年学,真符此日催。 “大道”指高深的道理或学问,“何年”询问何时能学到这些知识,“真符”可能指的是真正的道教符咒或秘法,“此日催”表示在今天就要开始实践了。 2. 还持金作印,未要玉为台。 “金作印”指用金制作印章,象征着权威和地位的象征,“玉为台”则可能是指用玉石建造的台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用来放置重要物品或展示成果的平台。 3. 羽节分明授,霞衣整顿裁。
诗句解读: - “独自授金书”:指仙人独自接受来自天上的金书,金代表尊贵和神圣。 - “萧条咏紫虚”:形容仙人在紫色的空洞中吟唱,紫虚可能是指仙界或仙境的虚空之地。 - “龙行还当马,云起自成车”:描述了龙在天空中行走,就像马一样;云彩聚集起来,可以形成一车。这里的“当”和“自成”强调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与力量。 - “九转风烟合”:暗示着九转(多次循环)的天地之间风云变幻,风烟汇聚。 -
杂歌谣辞步虚词 探索仙境之门,感悟生命真谛 1. 诗作概览 - 《杂歌谣辞·步虚词》是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一首诗。 - 该诗共八句,每句均为五言绝句,展现了仙界景象与神秘氛围。 2. 诗句解读 - 鸾鹤共徘徊:鸾鸟和鹤鸟在仙界中和谐共舞。 - 仙官使者催:仙官们催促着各种神灵到来。 - 香花三洞启:芳香四溢的花木从三重天门中开启。 - 风雨百神来:天空中风雨交加,众多神灵齐聚于此。 - 凤篆文初定
杂歌谣辞步虚词 几度游三洞,何方召百神。 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 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 应须绝岩内,委曲问皇人。 注释: - 游:游览 - 何方召百神:何处可以召唤众多的神灵 - 风云:指天上的风云 - 守一:保持专一,不分散 - 龙虎:道教中的两种神兽,这里比喻神仙 - 执节:拿着符节,古代道士出行时的一种仪式 - 仙童:仙女的儿子,这里的仙童指的是神仙的孩子 - 烧香:向神明祈祷 -
注释: 1. 上法杳无营,玄修似有情:上法是指道教的修炼方法,杳无营指没有实际的营生或追求。玄修似有情指道士的修炼似乎充满了情感。 2. 道宫琼作想,真帝玉为名:道宫内的琼楼玉宇,是神仙们修炼的地方。真帝是神仙们的封号,玉为名指用玉石作为神仙们的名号。 3. 召岳驱旌节,驰雷发吏兵:召岳是指召唤山神,驱旌节是指驱赶旗帜上的旗鼓等仪仗。驰雷发吏兵是指驱使雷声和官吏士兵。这里指的是神仙们召唤神灵
【注释】 辔鹤:指驾鹤,即骑鹤。骖鸾:指驾车。羽化:道教指成仙、得道。鸡声:指鸡鸣。犬影:指犬吠。酿玉:指用金丹。转丹:指炼丹。何妨:不妨,不要。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地。给:赐予。仙官:神仙之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仙人乘风驾鹤而去的词作。全词意境高远,富有诗意。上片写仙人驾鹤而去,下片写仙境中的物事与人事。 “十三”句。首二句是仙人乘凤车,驾鸾舆,飞往天宫的场面。“骖鸾”,指驾车
杂歌谣辞·步虚词 羽驾云中舞,仙音绕月来 1.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 - 羽驾:指神仙驾驭的马车。翩翩:形容飞行轻盈的样子。 - 云鸿:比喻神仙所乘之鸟。 2. 霞冠星佩照晓月,珠玉相连映星辰(霞冠星佩照晓月,珠玉相连映星辰) - 霞冠:指神仙头上戴着的五彩斑斓的花冠。 - 星佩:指神仙身上佩戴的星星形状的饰品。 3. 镂玉雕金留新诀,飞鸟学得几成仙(镂玉雕金留新诀
静发降灵香,思神意智长。 虎存时促步,龙想更成章。 扣齿风雷响,挑灯日月光。 仙云在何处?仿佛满空堂。 注释: 1. 静发降灵香:静静地点燃了用来祈福的香。 2. 思神意智长:思考着神的智慧和意志。 3. 虎存时促步:想象着老虎存在时的威猛步伐。 4. 龙想更成章:想象着龙的形象更加生动有力。 5. 扣齿风雷响:用牙齿轻轻咬住发出声音,仿佛听到了风雷的声音。 6. 挑灯日月光:挑亮灯光照亮月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杂歌谣辞·步虚词》中的第十九首,描述了一位修行者在夜晚通过歌唱和舞蹈来祈求神仙降临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分析: 1. “舞凤凌天出”:描绘了一幅画面,修行者如同凤凰一般,振翅飞翔于天空之上。这里的“凤”代表高贵与美丽,而“凌天出”则意味着超越凡俗,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 2. “歌麟入夜听”:这里提到的“麟”,即麒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