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挚
【注释】1.“山头羽客”句:山中道士,在天亮时分相携而行。2.“踏破苍云”句:踏过北斗七星的梯子,形容山中道士的修为高深。3.“偶向”句:偶然来到茅君岩畔住宿一夜。4.“却随”句:随后又随着猿猴、鹤等飞过松溪。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有五首之多,可见情谊之深厚。此诗为第二首。全诗写诗人与诸友离别之际的情景,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两句:“山头羽客晓相携
《游茅山五首》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 诗意解读:诗人通过“十年别乡县”,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长期漂泊,而“西云入皇州”则描绘了他最终来到京城或皇城的情景,这里的皇州可能是指京城长安。 2.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 诗意解读:诗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旅游消遣。他的态度是务实的
【注释】: 1. 神里丹砂:指神仙居住之地。 2. 脚底云:形容仙境的神奇,脚下是仙云。 3. 尧天甲子:指尧舜之年,甲子为干支纪年之一,这里指古代盛世。 4. 句曲游仙梦:指在句曲山修炼成仙的梦想。 5. 商颜避世人:指避开世俗纷争,隐居山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首句“神里丹砂脚底云”,描绘了仙境的神奇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诗句赏析: 1. 第一句解析:“海风吹晓上三山,手把韶华满意看。” - 诗意解读:清晨海风轻拂,诗人带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满足之情,登上了被称为“三山”的山峰。这里的“三山”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如苏州的虎丘或附近的其他著名山景。 - 关键词注释:“三山”:具体指代地点不明,可能与当地的自然或文化景观相关。 - 译文:在晨曦中,海风轻轻吹拂,我怀着对韶华(美好年华)的满足感
诗句如下: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译文如下: 十年离别家乡后,西望云雾进入京城。 此行的目的是观察国家,并不觉得这是一场无目的的远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储光羲的《游茅山五首》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茅山所见所感的诗歌。诗中的“十年”暗示了诗人与故乡的别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西云”和“皇州”分别象征着诗人从家乡出发向皇宫进发的情景。
诗句如下: 采薇图 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 一食西山薇,万古犹不死。 译文注释: 这首诗出自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采薇图》。诗中的“服药求长年”表达了一种通过服用药物来追求长寿的愿望,而“孰与孤竹子”则意味着与其像孤竹君子那样坚守节操,宁愿选择死亡。最后一句“一食西山薇,万古犹不死”,描绘了在山中采集薇菜的情景。整首诗通过描绘伯夷、叔齐的故事,传达了对坚持原则和信仰的赞美
【注释】 游茅山五首:作者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由越州(今浙江绍兴)往东至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途中经过茅山。他游览了茅山的五座名胜古迹,于是写了这首诗。 涧边:山涧边。 瑶草:仙草,即玉树。这里指仙境中的灵芝。 洞中花:洞中仙花。 细流:小溪,山涧。 碧沙:青石,这里代指山涧边的石头。 道人不暇读《南华》:道家的人来不及阅读《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南华,即《庄子》。 【赏析】
岁旦后的第四天,我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 霜袍行走的客人再回来时,不仅仅是青山可以慰抚我的所思。 咽路黄冠定奇士,半能歌我所《步虚词》。 注释: 岁旦:指农历正月初一日,即新年元旦。 后四日:从元旦开始计算,第四天是腊月三十日。 留别:分别。 宗坛师松溪:指作者的朋友宗坛法师松溪先生。 松溪许君:许君是松溪的号。 邹君心远:指作者的朋友邹君。 心远:指思想高远。 霜袍行客:指作者自己。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 - 竹杪:指竹林顶端,常用来形容山间清幽之地。 - 飞亭:建于竹梢上的亭子,形容亭子轻盈如在云端。 - 枕石泉:以石头为枕,泉水旁流,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山野景象。 第二句 - 松坛:松木搭建的平台或坛座。 - 香雾:松树散发的香气,常被用来比喻山林中清新的气息。 - 散茶烟:这里用“烟”字形象地表达茶香弥漫,仿佛烟雾缭绕。 第三句 - 鸟声记得夜来雨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碧溪风日隔人间,催出梅花镜里看。 莫为轺车太幽独,剩分香玉照春寒。 注释:碧溪的风和太阳仿佛隔在了人间,催促着梅花开放,让我能够在镜中欣赏到它。不要因为我乘坐的车辆太过于偏僻而感到孤独,我依然能分享这芬芳的香气,让它温暖地照亮春天的寒冷。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碧溪的风日、梅花以及香玉,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