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注释: 华塔丛林久席虚,真公予请肯来无。 湛然拙偈呈君去,便好携瓶倒上驴。 华塔丛林久席虚,指的是禅宗的“华严宗”的华塔寺丛林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禅师住持了,所以这里用“虚”来形容。真公予请肯来无,是说真如大师愿意接受邀请,来华塔寺住持。 湛然拙偈呈君去,表示我(诗人)准备将拙劣的偈语献给您,请您收下。便好携瓶倒上驴,意思是说,既然这样,我就携带一壶酒,倒上一驴(驴子)回家了。 赏析:
注释:四海之内的战争尚未平息,不如归隐山林,聆听自然的声音。我知道文武双全并无用武之地,因此不再学习诗书兵法。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战乱时期的一种感慨和反思。在战争纷扰的年代,人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逃避现实、寻求和平的想法。诗中的“四海干戈尚未平”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文武双全的人在乱世中无用的无奈,以及对诗书兵法的不屑一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过济源登裴公亭》。 诗句释义: - "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 描述的是一座位于山与水之间的景象。"山接晴霄"意味着山峰高耸入云;"水浸空"则形容水面宽阔无垠,仿佛天空一般。"山光滟滟"和"水溶溶"都是形容山色湖光美丽动人,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 "风回一镜柔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 描述了风雨过后的自然景观
【注释】 不在寻求:不追求,不追求名利。 不在参:不参与。 云川试入西庵去:指作者试着进入西庵去看一看。 三圣元来共一庵: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本是道家的三位最高尊神,本为三个单独的道场,但后来被合在一起,成为“三清观”,也就是一个道场,所以称“三圣”。这里说,“三圣”本是“共一庵”的。 【赏析】 这首七绝以议论为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淡泊之志。首句直陈其意:“不在寻求不在参
【注释】 掀髯:捋胡子。闲临水:悠闲地坐在江边。天教着我画图间:这是说天意要我来为这美景作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览山中美景时,心情愉快,兴致勃勃的写照。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句“掀髯坐语闲临水”,描写了诗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状态。他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悠闲地坐在江边,似乎在欣赏眼前的美景。 次句“仰面徐行饱看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悠闲之情
【注释】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四绝:经过济源(今河南济源),登上裴公亭(在济源城西北,晋裴秀所建)。用《闲闲老人集》中的韵作四绝诗。“闲闲老人”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裴公亭记》:济源令张君修治亭,以奉其先人之像,因名裴公亭。 珍玉参差照底寒,闲闲佳句继香山。 湛然不揆真堪笑,也敢题诗列壁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以裴公亭为背景,借古咏今
【注释】 过济源:从济源出发。裴公亭:在济源县南,为唐代诗人裴度的故居。闲闲老人韵:即唐裴休的《游裴公亭》诗韵。四绝:指四首诗。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作者由长安赴任浙西观察使途经济源时所作。 第一句写诗人来到济源,眼前是一片青峰插天、青山碧海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不禁产生归隐之情。第二句写春天里湖面水波粼粼,一望无际的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相映衬,更显其秀丽多姿
注释: 跋:指题跋,这里用来标明这首诗的作者。定僧岩:即定僧岩寺,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境内。玉岩:用玉石砌成的山石,此处泛指寺院。三尺碧玲珑:形容寺院山石青翠、晶莹剔透。入定:佛教用语,指修行者入定,即入禅定。一色功:即禅定之功德。打入无明山鬼窟:指进入佛教所说的三界六道中轮回的地狱或饿鬼道。无明:梵语“无知”,指对宇宙人生的迷惑和无知。山鬼窟:指地狱。不知何日透真空:即何时能出离生死轮回
在金朝诗人耶律楚材的古诗《和景贤七绝·桐孙元采峄阳林》中,“桐孙元采峄阳林,万里携来表素心。聊尔赠君为土物,也教人道有知音。”这四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蕴,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具体如下: 1. 诗句解读: - 桐孙元采峄阳林:这里用“桐孙”指代琴,而“元采”则表达了对琴的珍视。峄阳林是地名,位于今山东临沂,因产好木材而著称。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示了琴的珍贵
注释: 1. 梦中赠圣安澄老:梦里送给圣安澄老。 2. 一束三人作一团:把三人合在一起,像一根绳子一样。 3. 了无前后亦无偏:没有前面也没有后面,也没有左右偏斜。 4. 几乎笑杀庞居士:差点让庞居士笑死。 5. 拟问如何便着拳:准备问他怎么就打起了拳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武术表演的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武术的独特魅力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首句“梦中赠圣安澄老”,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