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碧山妆点塞天秋,老尽黄花蝶也愁。 这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时间的流逝来表达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碧山"可能指的是青山或苍翠的山峦,用“碧”字来形容山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妆点”意味着装饰或点缀,这里用来描述山色如何装点着秋天的天空。“塞天秋”则是指广阔而辽远的秋季天空。整个诗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复用前韵 几时投老谒同参,拟向君王乞镜潭。 饭了遨游容膝处,裴公亭与侍中庵。 注释与赏析: - 几时投老谒同参 - “几时”表示何时的意思。“投老”指的是年老。“谒同参”意为拜见同道或同辈之人。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晚年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的愿望。 - 拟向君王乞镜潭 - “拟向”意味着打算、计划。“君王”指的是帝王或皇帝。“乞镜潭”中的“乞”是请求的意思,“镜潭”指的是清澈如镜的水面
诗句释义: 1. 请王公住太原开化 - “请王公”指的是邀请一位有地位的人士。“太原”是山西省的古称。“开化”指推广或开启某种思想、制度或文化。 2. 大愚不了戾儿孙 - “大愚”可能是指某人或某事的愚蠢,“不了戾”表示无法改正或理解。“儿孙”泛指子孙后代。 3. 开化重兴正赖君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推动文化或制度的复兴,需要依赖于这位被邀请的王公。 4. 便请踏开关捩子 -
俊老荼毗四十年,前身是我误相传。 香山声价喧天下,争似衰翁不会禅。 注释:俊老荼毗是佛教用语,指火葬,四十年指从唐代到诗人去世的时间。前身是我误相传,指诗人认为自己和僧人的前世有缘。香山是唐代著名的地名,声价喧天下表示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争似衰翁不会禅,意思是和僧人相比,诗人更不懂佛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僧人和自己一样,都有过辉煌的过去
诗句翻译: 侍中庵底春山色,裴老亭边秋水声。 译文: 在春天的山脚下,侍中的庵堂显得分外美丽; 而在裴老的亭子旁,秋天的水流声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1. 侍中庵底春山色:侍中指的是官职,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住所。庵是和尚或道士修行的地方,这里指侍中庵底春山色,意味着侍中庵底春山景色宜人,如诗如画。 2. 裴老亭边秋水声:裴老可能是某个人的姓,亭是供人休息、赏景的地方
以下是对《再用前韵》的逐句解释和翻译,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劫外玄机好细参,他年卜筑绕澄潭。琴书活计无多子,只与龙冈共一庵。 - 译文:劫难之外的天地玄机值得仔细参详,将来择地建造房屋环绕澄澈的山潭。尽管生活清贫只有琴书相伴,却能与龙冈共处一个庵堂。 - 注释: - “劫外”指的是不受世俗灾难影响的地方,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玄机”指深奥的秘密或道理
【赏析】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8年(大历三年)所作。诗中描绘了洞庭湖上壮阔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宽广豪放的胸怀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怀。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湖水与天空连成一片,山光水色交融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后两句写高大挺拔的竹子摇动着碧绿的云彩,浓密的树荫遮蔽着阳光。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语言简练生动。 这首诗的前两句“水影连天日渺渺,山光和水水溶溶。”以景起兴
【注释】 衰年:老年。 云水: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江水,即江湖。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诗人虽老,但志气不衰;后两句写诗人渴望到山中与自然亲近的愿望。全诗语言平淡朴素,而意境优美
注释: 碧湖风定水痕平,雪竹幽禽自好声。 我羡清源高隐士,干戈人世不知兵。 我:我羡慕。清源高隐士:指隐居在清源山的高人。清源:山名。高隐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干戈:兵器,引申为战争。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济水源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济水源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济水源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济水源为背景
【注释】 门外:指院门以外。回环:曲折环绕。碧水:青绿色的流水。庭中:院内。得青山:指在院子里可以见到山的影子。凭栏:靠着栏杆。搜新句:搜索新诗句。思入烟霞缥缈间:思绪仿佛进入烟雾缭绕、云气飘渺的仙境之中。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咏怀之作,诗人通过描摹庭院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写景:诗人推开院门,眼前一片碧水环绕,令人顿觉心旷神怡;他来到庭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