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注释】 洞山:在江西铅州。五位:指洞山五位高僧,为唐代禅宗五大师之一。“五位”即指此。 区区:微不足道、不显眼。 就路还家:归乡。 触处真:处处都是真谛。 芳草满川:形容花草繁茂。桃李:桃树和李树。乱:错杂。 风光:风景。 全似:全像。故园春:故乡的春天。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秋至十四年(819)夏在江西铅州洞山时所作的五律组诗中的第三首。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诗句释义: - 泾渭同流无间断:描述的是自然界中水和土的流动,比喻事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不清。 - 华夷一统太平秋:指华夏和周边民族的统一,带来和平繁荣的秋天。 - 而今水陆舟车混:形容现在交通发达,陆地、水上和空中交通工具融为一体。 - 何碍冰人跨火牛:意味着无论多么困难,都能克服。 译文与注释: 1. 洞山五位颂:可能是对五位重要人物或事件的赞美之辞。 2. 泾渭同流无间断
注释: 知子无心谒五侯,浮云富贵岂能留? 浮云富贵岂能留?意思是说,那些浮云般的富贵和权势,又怎能长久呢? 知子无心谒五侯,浮云富贵岂能留? 华亭夜静西风软,万顷沧波浸月钩。 华亭夜静西风软,万顷沧波浸月钩。 华亭指的是吴江县的华亭镇,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夜晚宁静。 万顷沧波浸月钩。 这里的“月钩”指的是月亮倒映在湖面上的样子,仿佛是月亮的形状被湖水淹没了一样。 赏析:
注释: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太阳十六题识自宗”,这是诗人在太阳寺的题识。其中,“拈花老子”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即佛祖拈花微笑,表示佛法无边,无法用言语表达。而“面壁胡僧太赚人”则是对那些表面修行,实则内心贪欲的和尚的讽刺。 赏析:这首诗以太阳寺为背景,通过对太阳寺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其中,“太阳十六题识自宗”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宗教的批判态度,认为宗教应该超越世俗
以下是对“和薛伯通韵四绝”的逐句解释、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虚名羁我未能归: - 释义:名声和荣誉束缚了我,使我无法归去。 - 翻译:My reputation and honor hold me back, preventing my return. - 注释:这里的“虚名”指的是名声和荣誉,而“羁我”则意味着它们束缚或限制了主体的行动和自由。 2. 羞见冥冥一雁飞: - 释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晋阳相遇亦前因” - "晋阳":指的是古代中国山西省的晋阳,一个历史名城。 - "相遇":表明两人之前已有过某种相遇或交往的历史。 - "亦前因":表示这次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原因和前缘。 2. “分手归来迹已陈” - "分手":意味着两人在分别后没有再见面。 - "归来":可能指回到一个地方,如故乡或曾经相识的地方。 - "迹已陈":这里的“迹”可以理解为足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联写江面结冰,“破瑶英”指梅花开放,颔联写冬夜寒斋读书,颈联写雪映书窗,尾联写自己因思乡而失眠。 (1) 首联中“澄”、“彻”二字写出了冬天江面的宁静和清澈;“破瑶英”是说梅花开得异常鲜艳,用“破”字突出了梅花的傲骨和生机。 (2)
和薛伯通韵四绝 赏析金末元初耶律楚材诗意 1. 诗作原文 黄华红叶满秋山,月浸银河夜未阑。 寂寞梧桐深院落,有人何处倚栏干。 2. 译文 金末元初之际,耶律楚材创作了这首《和薛伯通韵四绝》。诗中以黄花、红叶描绘秋日景象,月光如洗洒落银河,夜尚未尽。庭院深处梧桐树影斜阳,寂静无声。在这宁静之中,却有人影倚栏沉思。 3. 注释与赏析 - 黄花红叶:指秋天的黄花与红叶,象征季节更替。 - 月浸银河
这首诗由三首小诗组成,分别以“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为标题。以下是每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 松菊堂中老故人,芝眉重谒我无因。 - 松菊堂中老故人:指的是在松菊堂中的老朋友。"老故人"意味着与作者有着长时间的交情。 - 芝眉重谒我无因:表达了一种无法再次见到这位朋友的遗憾。"芝"是一种草,常用来比喻贤德之人;这里可能暗指朋友具有高尚的品质。"重谒"意为再次拜访或相见。 第二首
注释: 西域尝新瓜 - 在西域尝新的瓜果。 西征军旅未还家 - 指从西域归来的将士,他们的家园还未回到故乡。 六月攻城汗滴沙 - 指在炎热的六月里攻打城池,战士们满头大汗。 自愧不才还有幸 - 我惭愧自己没有才华,但还有幸能在这里品尝到新瓜。 午风凉处剖新瓜 - 中午的微风带来了一丝凉爽,我在这里剖开新瓜享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将士艰苦生活和劳动情景的诗篇。首句“西域尝新瓜”直接点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