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注释: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太阳十六题是作者自题) 通方大隐好居廛(通方,即通达四方;大隐,是指隐居的高人;好居廛,意思是喜欢居住在繁华的街市中)。 手段能如火里莲(手段,指方法、手段;能,能够;如,如同;火里莲,是一种在火中不凋谢的莲花,比喻高洁的品格): 九陌香尘乌帽底(九陌,指京城中的街道,遍地都是;香尘,指尘土上弥漫着香气;黑帽底,指戴着黑色帽子的人); 一槔春水白鸥前(槔,是农具的一种
【注释】 1. 太阳:指太阳神。十六:即“十六日”。 2. 题识自宗:题字为“自宗”二字,意为以太阳之神为榜样。 3. 个个既知迦叶富: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这里借指太阳神。 4. 人人休怨释迦悭:释迦牟尼(释迦)是佛教的创始人。悭:吝啬。 5. 破铛煮得空华实:破铛,即破旧的锅,这里比喻太阳。空华实,即虚空中的花果,指佛教所说的无我之境。 6. 甑里盛将铁汉餐:铁汉,即铁石心肠的人
注释:太阳十六题识自宗 元知舌上无横骨,须信喉中有转关。 这是说人说话时舌头和喉管的转动情况,就像太阳的六根一样神奇。 唤鳖为龟人不肯,直教迦叶也眉攒。 如果把乌龟说成是龟,人们就不愿意听;即使让禅宗大师迦叶也会觉得奇怪。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语言艺术的独特见解,认为语言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东西,它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意象,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韶老须弥论过失,庐陵来价认商量。 - “韶老”可能指代某种特定的理论或观点,而“须弥”在佛教中是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这里可能指代一种理论的根基或基础。"论过失"表明讨论的主题涉及其错误之处或不足之处。 - “庐陵”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或人名,而“来价”可能表示价格或价值。"认商量"意味着对此进行评估和讨论。 2. 可怜一粒灵丹药,咽下喉咙命已亡。 -
【注释】: 1. 太阳十六:指《尚书·大禹谟》中的“日月星辰,敬授于人时,以作三事”句。 2. 垂衣端拱:指皇帝不亲自处理政事,只靠臣下办事,自己则端端正正坐着,拱手行礼即可。 3. 愧佳兵:指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 4. 文化优游:指治理国家时注重文治。 5. 昨夜蒙蒙春雨足:形容春天的雨水滋润万物。 6. 松筠花草一时荣:指春天里,草木都生机勃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赞春日里的松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 寒来向火被添绵,夏月临风使扇扇。 渴饮饥餐随分过,闲中打坐困时眠。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描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他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保持着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不浪费任何资源,饿了就喝水,渴了就喝水,困了就打坐休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四季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平淡和宁静的追求。同时
【注释】 百尺竿头:形容技艺、学问达到很高的境界。须进步:表示必须继续努力。无明鬼窟:佛教语,指迷惑人的邪说和邪恶的场所。抽身:摆脱困境。寒灰:比喻没有生气的人或事物。定爆:即“定发”,意为必定发生,有如爆炸一般。真奇味:真正奇妙的味道。枯木花开:比喻在艰难困苦中迎来生机。别是春:别有一番春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其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的人生哲学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 白云深处有沧波,半醉微醒哭更歌。 孤艇往来无系绊,阴晴天气曝渔蓑。 注释:在白云深处有沧波,一半沉醉微醒时哭泣着唱《更衣歌》。 孤船来去没有牵挂和羁绊,无论晴天还是阴雨天,我都会晒渔蓑。 赏析: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舟出湖,行遍江湖的旅途生活。他时而独自饮酒高歌;时而半醉微醒,悲怆地哭泣起来;时而独自驾舟来往于湖间,没有牵挂和羁绊。诗人虽然身陷逆境,却始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这首诗是赞美五位洞山禅师的颂诗。石女指的是五位禅师中的一位,她像鸟儿在树枝上翩翩起舞。渊明琴上抚冰丝,指的是另一位禅师弹奏琵琶,琴声清越如流水般悠扬。缓歌劫外阳春曲,意味着他们的声音如同春天一样温暖人心。慢看盘中白雪词,则形容他们说话时如雪般纯洁无瑕。整首诗通过对五位禅师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高洁气质和卓越才华。 译文: 石女翩翻鸟道飞,渊明琴上抚冰丝。 缓歌劫外阳春曲,慢看盘中白雪词。 注释:
【注释】 洞山:在江西铅州。五位:指洞山五位高僧,为唐代禅宗五大师之一。“五位”即指此。 区区:微不足道、不显眼。 就路还家:归乡。 触处真:处处都是真谛。 芳草满川:形容花草繁茂。桃李:桃树和李树。乱:错杂。 风光:风景。 全似:全像。故园春:故乡的春天。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秋至十四年(819)夏在江西铅州洞山时所作的五律组诗中的第三首。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