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红叶满秋山,月浸银河夜未阑。
寂寞梧桐深院落,有人何处倚阑干。

和薛伯通韵四绝

赏析金末元初耶律楚材诗意

  1. 诗作原文
    黄华红叶满秋山,月浸银河夜未阑。
    寂寞梧桐深院落,有人何处倚栏干。
  2. 译文
    金末元初之际,耶律楚材创作了这首《和薛伯通韵四绝》。诗中以黄花、红叶描绘秋日景象,月光如洗洒落银河,夜尚未尽。庭院深处梧桐树影斜阳,寂静无声。在这宁静之中,却有人影倚栏沉思。
  3. 注释与赏析
  • 黄花红叶:指秋天的黄花与红叶,象征季节更替。
  • 月浸银河:形容夜晚月光映照银河,景色壮丽而幽静。
  • 寂寞梧桐深院落:描写梧桐树在秋夜里的孤独身影,表达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 倚栏干:形象地描述人物倚靠栏杆的动作,表现其内心的孤寂和期盼。
  1. 主题探讨
  • 秋意与哲思:诗中的秋景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 隐逸情怀:通过梧桐与栏杆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金末元初:此诗创作于金朝灭亡后的动荡时期,体现了耶律楚材作为文人在乱世中的隐逸之志。
  • 文学成就: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此诗展现了他在诗歌领域的才华。
  1. 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采用四首对仗工整的绝句,展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
  • 思想内容:诗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启示与影响
  • 人生哲理: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关于人生、社会与自然的深刻哲理。
  • 艺术启迪: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欣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此诗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
  • 旅游推广:在地方文化和旅游推广中,此诗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