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不学经书不说禅,谁论芥子纳三千。 译文:不学习经书和谈论佛理,谁能说芥子的容量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呢? 注释:芥子纳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指小可以包含无限,是比喻人的心胸要像芥子一样能够包容万物。 忘形诗句追先觉,适意琴书慕昔贤。 译文:忘却了形骸的束缚,追随前人的智慧;喜欢读书弹琴,羡慕古代的贤德。 注释:忘形诗句追先觉,追随前贤的智慧,忘记形骸的束缚,表达对前辈圣贤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的一首诗。作者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诗仙、诗哲的崇拜之情。 首联“鲰生诗僻慕诗仙,乱缀狂吟数百千”,意思是说:我是一个学识浅薄的人,却对诗仙有深深的崇拜,疯狂地写了很多诗。 颔联“浅陋妄言嗤俊哲,清新绮语愧先贤”,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虽然浅显粗陋,但其中也有一些真诚之言,这些话语也足以让人钦佩。然而,我仍然觉得有些诗歌过于华丽,甚至有些俗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其表达方式、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再结合注释、标题和作者生平等具体背景进行赏析。 “几回午枕不成眠,幽鸟关关近数千。”意思是:多少次午睡不安稳,是因为那林间鸟儿的鸣声。这是写诗人在林中午睡时听到的鸟鸣声所引发的感受,是诗人主观感受。 “安世不知安世计,隐居常慕隐居贤。”意思是:我不了解安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闲居感怀二十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闲闲个事本明圆,一念才兴路八千。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闲闲”意味着悠闲自在,“明圆”则形容事情清晰明了。“一念才兴路八千”意味着一旦某个念头萌生,就会引发无尽的思考和行动。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闲闲”和“明圆”这两个关键词
【诗句释义】 1. "物物头头总是禅":万物皆有其本质,头头是道,处处是修行的禅宗。 2. "观音应现化身千":观世音菩萨应现化身万千,救度众生。 3. "杜门晏坐无伤道":闭门不出,静坐修炼,并不妨碍道法。 4. "遁世幽居也是贤":避世隐居,虽非出世,却也贤明。 5. "只为看山开翠竹":只为欣赏山水之美,观赏翠竹挺拔。 6. "偶因煎茗汲清泉":偶尔品尝茶香,品味清泉水的味道。 7.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王君玉的诗句,每句都充满了对王君玉的赞赏和敬仰。下面我将逐句解读: 1. 九重阊阖列群官,曳佩鸣珂及万千。 注释:九重天宫门(即皇宫)排列着众多官员,身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珍贵的首饰和宝石。 2. 云水偷将属野叟,功名回施与时贤。 注释:云水轻轻飘动,仿佛在偷偷地归属给那些隐居的老人。他们的功名成就,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周围的贤人。 3. 好凭定慧超三界
农隐生涯乐自天,药畦香垄仅盈千。 蝇营累世真堪笑,狗苟劳生未若贤。 带月扶犁耕暮野,冲云荷锸拨春泉。 耘耔馀暇蓬窗底,独抱遗经考至玄。 注释:在农庄里过着悠闲隐居的生活,享受着自然的恩泽。药畦(yí)和香垄(lǒng)是种药材的地方,这里指种植了上千亩的药材。苍蝇营生(xíng yíng),形容那些蝇营碌碌的人真是可笑极了。狗苟(ɡǒu kě)劳生,意思是那些像狗一样苟且偷生的人
这首诗是李白在西域游历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得失的感慨、对治理国家的见解以及对个人修养的看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成败兴亡事可怜,劳生扰扰几千千。(第一句) - “成败兴亡”指世间的成败兴衰、世事无常。 - “可怜”表示这些变化让人感到悲哀。 - “劳生扰扰”形容人生充满烦恼和纷争。 - “几千千”可能是指岁月流逝,世事变幻无穷。 2. 调心莫若先离欲,治世无如不尚贤
诗句:年来深欲买湖山,贫病难酬绢五千。归去不从陶令请,知音未遇孟尝贤。 译文:多年来我渴望购买湖山,但贫困病痛使我难以用五千文钱来购买。我不追随陶潜的辞职隐居,因为至今还没有找到能与我共鸣的朋友。 注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年来深欲买湖山”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归去不从陶令请”反映了他对现实无奈的态度,“知音未遇孟尝贤”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注释: 1.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2. 从他豪俊领时权,指顾貔貅数百千。 3. 碌碌馀生甘养拙,明明圣代岂遗贤。 4. 且图混世啜醨酒,勿谓濯缨弃浊泉。 5. 莫道无为云便了,有为何处不逢玄。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王君玉的评价,表达了他对王君玉的赞赏之情。 第一句“从他豪俊领时权”,意为他有着豪迈的气概和卓越的才华,领导着时代的潮流和权力。这里的“豪俊”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和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