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午枕不成眠,幽鸟关关近数千。
安世不知安世计,隐居常慕隐居贤。
几行石榻围松径,一簇茅斋绕涧泉。
挂起西轩风似水,闲将羲易索幽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其表达方式、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再结合注释、标题和作者生平等具体背景进行赏析。
“几回午枕不成眠,幽鸟关关近数千。”意思是:多少次午睡不安稳,是因为那林间鸟儿的鸣声。这是写诗人在林中午睡时听到的鸟鸣声所引发的感受,是诗人主观感受。
“安世不知安世计,隐居常慕隐居贤。”意思是:我不了解安世,但我向往隐居的贤人。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通过隐居来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几行石榻围松径,一簇茅斋绕涧泉。”意思是:石铺的床榻围绕着松树小径,茅草搭成的小屋环绕着山涧泉水。这是描写隐居生活的情景,表现了隐居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挂起西轩风似水,闲将羲易索幽玄。”意思是:挂在西边窗前的柳枝如水般飘动,我闲适地翻阅《周易》探究深奥玄妙。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退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得。
【答案】
译文:
多少次午睡不安稳,是因为那林间鸟儿的鸣声。我了解安世,但安世并不了解我,我也羡慕隐居贤人的清高。
石铺的床榻围绕着松树小径,茅草搭成的小屋环绕着山涧泉水。我在西边窗前挂着枝条随风飘荡,我悠闲地翻阅《周易》探讨深奥玄妙。
赏析:
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中的隐居生活。首句“几回午枕不成眠”写诗人在林中午睡时听到的鸟鸣声而无法成眠;次句“安世不知安世计”则是诗人感叹自己虽身处乱世,却能保持一颗超然的心态;接着两句“隐居常慕隐居贤”“几行石榻围松径”则是进一步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他虽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却非常满足;最后两句“挂起西轩风似水”,诗人悠闲地翻阅《周易》探讨深奥玄妙,这又表现出诗人退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得。
此诗以写景开篇,用“几回……鸟关关”、“安世不知安世计”等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理想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