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诗句注释: 雨后轻云学水流 - “雨后”指的是一场雨过后的景象。 - “轻云”指轻薄的云彩,通常用来比喻轻盈之物或事物。 - “学水流”意味着轻云在雨后模仿流水的动作,可能是指云朵的形状与流动的水相似。 - 这句诗通过描绘轻云的动态,营造了一种生动而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象。 惜春人瘦怕春休 - “惜春人”指的是那些爱惜春天的人。 -
译文: 早晨的露香,随着被卷起的翠帐消散了;风把残留在栏杆上的雨点吹落。蜻蜓也被这清凉勾引,在清晨低飞入水中溅起水花。 注释: - 晓吟:清晨时分的吟咏。 - 翠帐香消卷碧纱:形容清晨时,翠色的帐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如同被卷起的碧色纱帘。 - 风捎残雨湿栏牙:风吹过的时候,带来了残留的雨水,湿润了栏杆上的牙齿(即雕有花纹的栏杆)。 - 蜻蜓亦被凉勾引:蜻蜓也被这清凉的空气所吸引
【注释】 秋晚的风,吹拂着露珠,从空中飘洒下来。乌鹊无声,在碧桐树间飞来飞去,占尽了这美好的秋色。天气渐凉,人们好睡。我独坐在栏杆旁,看着明亮的月光。 【赏析一】 首二句写秋景。秋天的夜晚,西风吹起露水,从高高的天空中落下来,落在梧桐树上。乌鹊无声无息地飞来飞去,占据这美丽的秋色。这里的“西风”和“露”,都是自然物,但诗人却把它们人格化,赋予了它们情感。 三、四句写夜深人静,诗人独自赏月
【注释】 1. 贺史:指贺知章。凤雏:指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字太真,时人称为“杨贵妃”。 2. 堂前画额:旧式官宅门前额上有题名。旋调朱:调换门额的颜色,这里是指更换门额。 3.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美好。吴会:即苏州,今为江苏省苏州市。宜男草:一种生长在江南的植物,传说有催生功效。无:没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歌姬在满月之夜,与贺知章一起赏月的情景。 第一句“玉手歌姬托凤雏”
注释:春天的景色,燕子还没有飞回来的时候,香鼎里的灰烬落入砚池。我仔细阅读了一本唐朝的诗歌集,看到夕阳还挂在杏花树上。 赏析:这首诗以燕子未归时草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首句“草堂燕子未归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早晨,燕子尚未归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二句“香鼎灰飞入砚池”,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闲暇之余,喜欢烧香品茶的生活情趣。第三句“看彻唐人诗一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中,“天意未教头白尽”一句中的“白尽”是指头发白了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上高疏寮处州守 - 解析: “上”在这里可能是指“到”,“疏寮”是古代官员的一种住所,“处州”是地名,指浙江省的丽水市。整体来看,这句似乎是在描述某人被任命为处州的官员。 2. 神仙来守神仙地,铭石庭空画戟森 - 解析: 这里描述了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官府的庄严气氛。"神仙来守"表达了一种神圣的氛围,而“神仙地”则暗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或特殊的地点
《苏堤清明即事》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作品,全诗如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梨花盛开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子们纷纷出门寻找春天的景象。太阳落山后,笙歌声渐渐消失,万株杨柳被风吹得轻轻摇摆,仿佛在为流莺伴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的即兴之作。诗人以梨花、游子、笙歌和杨柳等元素,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注释】 宽闲:指政务不忙。中立:中正、公正地处理事务。规模:这里指国家的政治措施。民亦相随入正途:百姓也跟随着走上了正道。 爱物:爱护自然万物。只凭心造化: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造自然。无出定工夫:没有超出一定的方法或功夫。 别圃新花木:在别处开辟了新花园。别圃,另外的地方。新花木,新的花草树木。鹤立闲厅古画图:在闲暇的厅堂里挂着古代的画作。闲厅,闲暇的厅堂。 印匣不开公事少:印章不开启
【注】: 湖上雨吟:湖上的雨声。 湿了荷花雨便休,晚风归柳澹于秋:雨水打湿了荷花,便停止了下雨,傍晚的风也吹散了柳叶,秋天来临。 一生不作机心事:一辈子不做那些算计的事。 合转船头向白鸥:应该把船调转头来,向着白鹭的方向前进。 赏析: 《湖上雨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湖上赏雨,看到雨后湖面上的荷花和杨柳,以及天空中的白云,心中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