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注释】 ①禅教:佛教教义。贵流:贵族的子弟。这里指王公权贵。 ②雨花闲定石:相传晋时僧人支遁曾住于石头,常在石上坐禅,因而得名。 ③烟柳暗诗楼:南朝齐梁间诗人江淹有《别赋》云:“夕游西园,吹笙复吹箫,意中如有临邛生,先据竹枝弄月色。”后人因此称妓院为诗楼。此处暗用其意。 ④贾阆(liáng):汉末人,字孟章。为人放达不羁,常与友人饮酒作乐。后隐居山林,自号“逸民”,世人称为“逸民先生”。
【赏析】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力主改革,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许多诗作都表现了这种精神。这首《赠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 首联两句说:“本是烟萝客,如何却混尘。”原来,范仲淹是位隐居者,但如今他却卷入了朝廷的纷争之中,这使他十分不安和苦恼。烟萝指幽静的山林,此句用“烟萝”二字,表明诗人的隐居生活已一去不复返,而是与世俗为伍
山居春兴 林雪消寒滴,春风入草庐。 好山分客看,闲地课童锄。 竹瘦偏宜鹤,泉清直见鱼。 迩来因苦咏,零乱一床书。 注释: 1. 林雪消寒滴:形容山林中雪花融化成水滴,声音清脆如同敲击。 2. 春风入草庐:春风轻轻吹进草庐,带来春天的气息。 3. 好山分客看:美好的山峰被观赏者欣赏,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4. 闲地课童锄:在空闲的地方,教导孩子们如何用木棍或锄头挖土。 5. 竹瘦偏宜鹤
【注释】 曾:曾经。三首:指《咏柳》三首诗。上:指第一、二、四首。自肯名为懒,何曾与众同:我自认为自己的名字叫懒,从来没有和他人一样。 闲情长向道:闲暇时总是喜欢谈论佛理。妙语半谈空:妙语是指佛家的语言,但往往被说成了空洞无物的话。 平日身多病,今年药有功:平日里我经常生病,今年吃药有疗效。 门前栽五柳,春亦在其中: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春天也在里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抒怀诗
【诗句】 - 上曾赞府三首:指的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诗歌。 - 只向廛中隐:廛,古代对房屋或住宅的称呼;隐,隐居。表示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选择隐居生活。 - 幽居地更偏:幽居,隐居的生活;地更偏,更加偏僻。表示选择了一个更加僻静的地方来隐居。 - 竹风吹夜月:用竹子吹过夜晚的月亮,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的夜晚美景。 - 梅雪堕寒烟:梅花落下的雪花落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 心定欺云石
【注释】 竟日:一天。荆树,即桑树。荆树在古代多用来作比喻。 深情惨弗舒:情意深重而无法表达。惨,悲伤。弗,助词。 已经三载别:已经过了三年的分别。三载,指三年时间。 祇得一封书:只能收到一封信。祇,只。 故国同梦:回到故乡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同,相同。 穷途久异居:在旅途中长期与家乡隔绝。穷途,旅途。异居,与家乡隔绝。 遥思禅定处:遥想僧人禅定之处。 松月满庭除:月光洒满庭院。庭除,庭院的台阶
这首诗是送给毛时可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毛时可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首句“久向长安住,多于陋巷中”描述了毛时可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居住,同时也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这句话既描绘了毛时可用居所的贫寒,也反映了他的谦逊。 第二句“固穷全事节,传道与童蒙”则赞扬了毛时可在困境中仍坚守原则,传授知识给儿童。这里,“固穷”指的是坚守原则,“事节”指的是坚持原则,“传道”指的是传授知识,“童蒙”指的是儿童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释义: 1. 四岁传家子,心明语未真。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四岁时就被家人寄居在别人家里,他虽然聪明,但说话还不完全成熟。 2. 也知初受命,似觉便成人。 -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的智慧和理解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似乎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了。 3.
贫况今年极向年,过湖尚欠买船钱。 步行自行苏堤去,恐有沙鸥在柳边。
自向桃源失意回,人间无地避风埃。 六桥雨雪孤山路,不为梅花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