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注释: 枕边瓶桂:指桂花被放在枕头旁边的瓶子里。 岩桂花开风露天,一枝折向枕屏边。:指山岩上盛开的桂花,在露天开放;一枝桂花被折断,放在枕头旁边。 清香重透诗人骨,半榻眠秋梦亦仙。:这花香浓郁,能渗透到诗人的灵魂深处,使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注释】 通玄观:道教宫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 阑干(lán gān):栏杆。 清阴:指松林树阴浓密。鹤梦寒:鹤梦惊觉后寒意袭人。 【译文】 云气深深护着石坛,红尘中我飞不到栏干。 松林树阴浓密无人迹,只有一条小径上飘荡着松风。 一只白鹤惊醒了梦,感到了寒意。 【赏析】 此为登高之作。首两句以写景起笔,“深”字突出了山势之高,“护”字写出云雾缭绕的神秘气氛。“一径”,指登通玄阁的山路
《禹庙行春》是宋代诗人黄庚所作诗词之一。该诗原文如下: 大禹祠前柳色新,骈阗车马斗行春。 登临都道江山好,话到平成能几人。 注释:大禹祠前,柳树呈现出新的绿色,车马络绎不绝地在路上行进,一派热闹景象。登上都城的道路,看到美丽的江山风景,感慨在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时期能有几人真正了解国家治理的艰辛和伟大成就呢? 赏析:“大禹祠前柳色新”描绘了一幅春天里大禹祠周围的美丽景色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为汉元帝的妃子。和戎:与匈奴和亲。何惜遣蛾眉:怎忍心让王昭君远嫁匈奴。悔恨徒然杀画师:后悔当初不该杀死画工毛延寿。汉主:指汉朝皇帝。深恩:深厚的恩情。可报:值得报答。安身死虏:在胡地苟且偷生。亦无辞:也无所谓辩解。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史抒怀之诗(一说为咏物诗)。诗中借王昭君出塞一事,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
【注释】 吟边:即写诗的地方。 荼蘼(tuó mí):一种植物,其花期短。 燕未归:燕子飞回巢中,故称燕子未归。 柴扉(fēi):柴门。 无诗料:没有诗歌创作的灵感。 扑客衣:风吹杨花落在身上,像扑打着客人的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而作的七绝。首句“落尽荼蘼燕未归”是起兴之笔,言荼蘼凋零,春去夏来;燕子未归,暗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思念之情。第二句“小园寂寂掩柴扉”是承上启下之笔
明皇按乐图 一曲霓裳舞太真,谁知鼙鼓动胡尘。 当时若按周姬乐,治世音中无乱人。 注释:霓裳,指杨贵妃所穿的霓裳羽衣曲。周姬,即周文王,传说他善于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比较唐玄宗和周文王的治国之才,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之情。首句“一曲霓裳舞太真”描绘了杨贵妃在宫中翩翩起舞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画面。接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其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一般为抒情句、议论句或是能够点明题旨的诗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此诗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清雅宁静的夜景图画;颔联借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感;颈联承上启下,由景及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以景结情,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之情.
【注释】 过曹娥庙:游览曹娥庙。 细雨满山:细雨纷纷。 眉黛敛:形容女子愁眉紧锁的样子。 怒涛千古:指江流浩渺,汹涌澎湃。 哭声寒:形容江水奔腾的声响凄厉而悲凉。 关风教:关乎教化。 莫作寻常神女看:不要认为她是一般的神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曹娥庙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描写曹娥庙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强烈谴责,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雪居为安上人赋 云压西湖水欲冰,雪封楼阁玉棱层。夜来门外深三尺,应有齐腰独立僧。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冬日的西湖景色和一位僧人在雪中的修行状态。首句“云压西湖水欲冰”描绘了冬天的云层厚重,将西湖的水压得快要结冰的景象,给人以寒冷之感。接下来“雪封楼阁玉棱层”则形象地描述了雪花覆盖在高楼大厦和楼阁之上,形成一层又一层的白色。而“夜来门外深三尺”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室外的严寒,大雪将地面积雪加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语言、把握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如“奔吴心事与谁论”,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愁绪,如“怒涛夜半翻江月”,可以想象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如“疑是忠臣一片魂”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悲愤之情。注意不要偏离题目要求。 【答案】 译文:伍相祠前云气昏沉沉,子胥奔吴心事有谁知?怒涛汹涌夜半翻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