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王可交升仙台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 地冷春留雪,林深昼见星。 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 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注释: 1. 仙翁不可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的向往和敬仰,但现实中却无法见到仙翁的身影。 2. 惟有一空亭:表示在这个地方只有一座空荡荡的亭子,没有其他建筑物,显得空旷而寂寥。 3. 地冷春留雪:形容大地寒冷,春天的雪花依然留在地面上,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4. 林深昼见星
【解析】 此诗为登高望远之作。首联点题,“西州”,即今四川省西昌市。“一雨”是说诗人刚到西州不久。诗人在西州时,曾登上高楼远眺,但见江水滔滔,城郭巍峨,却无一人陪伴,于是产生了一种孤寂之情。“洗空碧”三字形象地写出了西州的景色。“江城”点出西州,“独倚楼”则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和落寞。颔联写远景。“山吞残日没”写西州的近景。诗人登上高楼,远眺西州,只见一座座青山,把太阳都吞没了。“残日”即落日
【注释】: 书山阴驿:在浙江省绍兴市,因有“山阴”而得名的古驿站。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于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至四载(公元745年),两度由扬州入越州,再经钱塘江到浙江西陵,即山阴,作客十年,其间与友人相知甚深,此诗即是作者重游故地而感怀朋友之作。 诗一开篇就点明是重来此地,说明这次来访并非偶然。“迢递”,指山高路遥;“三山道”,泛指山阴道上曲折盘旋的小道。“重来”
《宿甘露寺》(其一)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 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 禅房遇耆旧,清话数宵同。 注释: - 山险疑无路:山势险峻,使人怀疑没有路可以通行。 - 萦回一径通:曲折蜿蜒的小径通向目的地。 - 钟声寒瀑外:钟声在远处的瀑布旁回响。 - 塔影夕阳中:塔影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 窗出茶烟白:窗户透出白色的茶烟。 - 炉分葑火红:火苗从炉中散发出来,是红色的。
爱静吟成癖,耽书近欲痴。 事多因错省,节不为贫移。 长物新添画,生涯旧有诗。 穷通系天命,知命复何疑。 注释: 1. 爱静吟成癖:喜欢安静地吟诗作赋成了一种癖好。 2. 耽书近欲痴:沉迷于书籍,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3. 事多因错省: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考虑不周造成的。 4. 节不为贫移:节俭的生活并不会因为贫穷而改变。 5. 长物新添画:家里新增添了一些装饰画。 6. 生涯旧有诗
晚春即事 园林芳事歇,风雨暗荒城。 转眼青春过,临头白发生。 啼鹃亡国恨,归鹤故乡情。 三径多荒草,东还计未成。 【注释】 1. 园林:这里指古代帝王的园林,也泛指花园、庭院等。 2. 芳事:美好的事务,这里指春天的美好。 3. 暗:阴晦,这里指风雨交加。 4. 青春:年轻的时候,这里指年华。 5. 啼鹃:传说中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后来被用来比喻亡国之音。 6. 白发生:头发由黑变白
《春日即事》 扶杖行幽径,园林欲暮天。 锦棠红濯雨,丝柳绿缫烟。 春事忽三月,风光又一年。 客怀正愁绝,那复听啼鹃。 注释: - 扶杖行幽径:扶着拐杖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 - 园林欲暮天:园林中的景色仿佛要被天色的黄昏所笼罩。 - 锦棠红濯雨:红色的花(锦棠)被雨水打湿,颜色变得更加鲜艳。 - 丝柳绿缫烟:细长的柳条随风轻摆,仿佛绿色的烟雾般飘动。 - 春事忽三月:春天的事情突然发生在三月。
春日 春色浓于酒,何须醉玉觞。 注释:春天的景色比美酒还要浓烈,为什么还要陶醉在玉制的酒杯之中? 柳疏莺占影,花杂蝶分香。 注释:柳树稀疏,莺鸟占据着影子;花朵繁多,蝴蝶争抢着花香。 往事随流水,闲愁付夕阳。 注释:往事如同流水一般逝去,闲散的忧愁随着落日消散。 吟边自歌舞,犹学少年狂。 注释:我在吟咏中自成歌舞,仍然保持着少年时的狂放不羁。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
【注释】 (1)客:指胡汲古。 (2)重来约:指两人再次见面时,定有相邀的约定。 (3)柳驿:指驿馆旁栽着柳树的地方。 (4)春洲:春天的江边。 (5)怀人处:思念亲人的地方。 【赏析】 《送别胡汲古》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送别友人胡汲古时的感受和思绪。全诗四句,语言朴素无华,意境凄清幽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时的哀伤。 首句“自怜身是客”,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身为客人的身份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陆游,其诗作《书所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不厌茅庐小,栖栖寄此身。 菊残如倦客,梅瘦似诗人。 有地堪藏拙,无医可疗贫。 并州故乡梦,长忆鉴湖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不厌茅庐小: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他并不感到厌烦。 2. 栖栖寄此身:形容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不断地奔波,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