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注释】 1.春游:春天的游玩。次韵:即“步韵”。王修竹: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监簿(zhù bù):官署中负责文书记录的小吏。 2.天色:指天气。新晴:刚晴。带薄寒:天气转暖还带着一丝凉意。 3.主人:此处指王修竹。饮客出城关:请客人离开城关。 4.兰亭觞咏寻羲帖: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活动以寻找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羲帖:即《王羲之传》。 5.窆石衣冠吊禹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理解其意境。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诗句,并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然后进行赏析。 “城南即事”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首联写诗人清晨走出南城,古寺凄凉迷蒙,草木自生。颔联写亭台空锁、人去物在,百年人物尽成丘茔。颈联写雕梁画栋无人问津,残花败柳似有情;末联写世事如梦,浮生苦短
乌帽斜斜地斜插,白发已侵鬓旁。 年老只愿回忆往昔登高远望的旧时光。 一枝黄色菊花在秋风中摇曳,西风中仿佛有泪滴落。 几亩苍翠的草地,寄托着故国的思念之情。 梧树在秋声中颤抖,庭院里的露水已经冷清。 大雁传来寒风中的信使消息,塞外的天空云层厚重而深。 不必购买美酒以庆祝佳节,只需细细阅读陶潜的诗篇
兰亭会饮观晋帖 历史见证,文化传承 1. 前言 - 东晋兰亭会背景 - 文人雅集意义 - 晋帖与文化价值 2. 清谈之虚 - 晋代玄学影响 - 清谈实际效果 - 时代变迁反映 3. 乐无之哀 - 兰亭集会盛况 - 后世不复见之悲 - 文化断层之痛 4. 人物陈迹 - 东晋杰出人物 - 名士风流往事 - 文化影响与遗产 5. 画图空留 - 山川美景描绘 - 山水画演变历程 - 古今对比启示 6.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人生聚散等浮沤,忆昔过从与胜游。——人生聚散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一样无常,回忆起过去与好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2. 棋局敲残清夜月,菊花吟老半窗秋。——围棋对局至深夜仍未结束(棋局),窗外已是深秋的时节,菊花盛开(吟老)。 3. 客中送客难为别,山外看山总是愁。——在异乡送别友人,难以开口告别;站在山之外远眺家乡,满心忧愁。 4. 回首片帆江路远,疏烟斜雨到西州
注释: 园林中的芳春已渐渐凋零,游子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到无聊。 红杏花开繁密,蜜蜂饱食花蜜;碧芹香气浓郁,燕泥干裂。 时光飞逝,人已白发苍苍,功业未成,心中仍怀壮志。 我倚遍吟栏,天色渐晚,只见一帘风雨,卷起春天的寒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首句“园林芳事渐阑珊”描绘了春天景色的逐渐消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客思无聊午梦残”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无聊和孤独。
【注释】 对客:面对客人。 篝灯:指点着灯。 相看:互相看。 白发:指头发已变白,表示年老。 为客事:指客居他乡的事情。 异乡人:指远离故乡的人。 诗写梅花月:指用诗歌描写梅花盛开的月光。 茶煎谷雨春:指用茶叶煮水沏茶,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明朝愁远别:指明天就要离别。 离思欲沾巾:指离别时思念之情难以抑制,想落泪。 赏析: 此诗写在异乡与朋友相聚,共度佳节的情景。 一、首联“窗下篝灯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王建(约公元767~835年),字仲初,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县)人。他是唐朝的诗人、宰相。出身寒微,但聪明好学,刻苦读书,与张籍友善。王建擅长写七言歌行,代表作有《征妇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从军行》等。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以描写宫廷生活和民间疾苦的作品成就突出。他的一些作品对后世影响较大,被推尊为“元和体”的先声和辞赋家皇甫湜的继承人。他一生困顿不得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鹤林仙坛寺”是这首诗的题目,题目的意思是:鹤林仙坛寺。鹤林仙坛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路368号。此寺为宋代名刹,初名“报恩光孝禅寺”,后改称“兴福院”。元大德七年(1303年),敕令改为“兴福兴云寺”;明洪武三年(1370年),赐额“鹤林仙坛寺”。 【答案】 鹤林仙坛寺 古坛归鹤杳,野鹿自成群。 岚气浮清晓,钟声出白云。 树穿僧屋老,水到寺门分。
【注释】 孤雁:孤独的鸟。 “长空”句:雁在空中高亢悲鸣,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天空中。 “隐约”句:它似乎在背对着夕阳飞去。 “塞北”句:它在塞北远离伙伴,独自飞回江南。 “度云”句:它怜惜自己的孤单,渡过云端只留下自己的身影。 “照水”句:它在江水中辨认同伴,但只见到自己的双影。 “却羡”句:我却羡慕那些在树林里相互呼唤的鸟儿,它们能相依在一起进入深密的林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