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新晴带薄寒,主人饮客出城关。
兰亭觞咏寻羲帖,窆石衣冠吊禹山。
春水断桥芳草碧,晓风啼鸟落花闲。
囊中诗句壶中酒,何必仙人大小还。
【注释】
1.春游:春天的游玩。次韵:即“步韵”。王修竹: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监簿(zhù bù):官署中负责文书记录的小吏。
2.天色:指天气。新晴:刚晴。带薄寒:天气转暖还带着一丝凉意。
3.主人:此处指王修竹。饮客出城关:请客人离开城关。
4.兰亭觞咏寻羲帖: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活动以寻找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羲帖:即《王羲之传》。
5.窆石衣冠吊禹山:在禹陵(大禹治水的地方,位于今浙江绍兴)祭奠大禹,用衣冠祭祀。窆石:埋石,这里指为死者安葬。
6.春水断桥芳草碧:春天的河水流经断桥,桥边的芳草绿油油地长得很茂盛。
7.晓风啼鸟落花闲:清晨的微风和鸟儿的叫声,还有飘落的花瓣。
8.囊中诗句壶中酒:比喻自己的诗文才能。囊:袋子。
9.何必仙人大小还:何必要等到仙人归来呢?这里的意思是说,只要有才华,就不怕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兰亭后所作,描写了春日里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及诗人的感怀。
首句”天色新晴带薄寒,主人饮客出城关”,描述了一个晴朗的春日早晨,天气虽有些凉,但人们心情愉悦,欢聚一堂。这里的”新晴”、”薄寒”等词,都渲染出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主人饮客出城关”,也展现了古人春游时的欢乐场景。
第二句”兰亭觞咏寻羲帖,窆石衣冠吊禹山”,诗人在兰亭举行了一场饮酒赋诗的活动,以此来寻找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在禹陵祭奠大禹,用衣冠祭祀他。这里的”兰亭殇咏”和”窆石衣冠”,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做的事情,既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的才情和学识。
第三句”春水断桥芳草碧,晓风啼鸟落花闲”,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景象。春天的水,流淌过断桥,桥边的芳草碧绿一片;清晨的微风吹拂着鸟儿的啼叫,花儿随风飘落,显得悠闲自在。这里的”断桥”、”芳草碧”等词汇,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最后一句”囊中诗句壶中酒,何必仙人大小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他认为,只要有才华,就不怕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这里的”囊中诗句”、”壶中酒”,都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赞美;而”何必仙人大小还”,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发挥自己的才华,追求内心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