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注释】 1. 一室冷于冰:一间屋子比冰还冷。形容室内非常冷清。 2. 秋高夜气清:秋天的天空高远,夜风清爽,空气清新。 3. 月窗搀烛影: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烛影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 4. 风叶乱琴声: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琴声。 5. 寡欲知身健:少一些欲望,身体会变得更加健康。 6. 安贫觉累轻:安于贫穷,会觉得劳累变轻。 7. 吟边闲倚竹:在吟诗的时候,悠闲地靠在竹子旁边。 8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陆游,其诗作《书所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不厌茅庐小,栖栖寄此身。 菊残如倦客,梅瘦似诗人。 有地堪藏拙,无医可疗贫。 并州故乡梦,长忆鉴湖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不厌茅庐小: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他并不感到厌烦。 2. 栖栖寄此身:形容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不断地奔波,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
夜坐即事 对影坐清夜,萧然鬓已华。 诗悭难就稿,灯暗不成花。 易醉愁边酒,频归梦里家。 何时锄旧圃,学种邵平瓜。 【注释】: 1. 对影坐清夜:对着影子坐在清幽的夜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月光的情景。 2. 萧然鬓已华:形容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而苍老,反映出诗人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3. 诗悭难就稿:诗歌创作缺乏灵感和素材,难以完成作品。 4. 灯暗不成花:由于灯光昏暗
【注释】: 1. 王修竹馆舍即事:王修的竹馆。竹馆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所,多用竹子建造,故称竹馆。 2. 池馆翠凉处:指竹馆周围环境清凉宜人。 3. 宽闲称客居:形容竹馆宽敞清静,适宜居住。 4. 未仙犹阆苑:指自己虽然没有达到神仙境界,但仍然享受着如同阆苑(传说中的仙境)般的生活。 5. 不梦亦华胥:意思是即使没有做梦,也能体验到像华胥(传说中黄帝母亲的名字)一样的幸福生活。 6. 竹净堪居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春日西园晚步 春天的傍晚,我在西园漫步。 为爱园林好,筇枝伴独行。 我热爱这美丽的园林,用筇竹做的手杖陪伴着我独自行走。 花香能醉蝶,柳色欲迷莺。 花香使得蝴蝶陶醉,柳色使得黄莺迷失方向。 但得青春在,何妨白发生。 只要有青春存在,何必在乎是否衰老? 斜阳红尽处,一抹暮山横。 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山岭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赏析:
对竹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 注释: - 门对南邻竹:门口对着邻居家的竹子。 - 青青玉万竿:形容竹子翠绿如玉,高耸入云。 - 虽然无地种:意思是即使没有地方种植,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竹子。 - 且得隔篱看:意思是即使不能亲自种植,也能通过窗户隔着篱笆看到。 -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形容竹子的叶子在雨后仍然湿润
翠峰庵即事 竟日寻幽处,杖藜不惮遥。 客行黄叶路,僧立碧溪桥。 岩瀑飞寒雪,松风吼夜潮。 是山皆可隐,何用楚辞招。 注释: 翠峰庵即事:这是一首描写翠峰庵的诗歌。 竟日寻幽处,杖藜不惮遥:一整天都在寻找幽静的地方,不怕路途遥远。杖藜,指拄着藜杖行走在山路上;惮,畏惧的意思。 客行黄叶路,僧立碧溪桥:诗人行走在秋天的黄叶路上,僧人站在碧绿的小溪上搭建的桥上。 岩瀑飞寒雪,松风吼夜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时,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注释中提示的有关典故和诗人情感。 (1) “江湖新识面”,意为在江湖上重新相识,这是与郑梅深相见的缘由,也是全诗的开端,表明了作者与郑梅深的相遇是偶然而又是必然,两人一见如故。 (2) “腹贮三馀学”中的“三余”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勤奋学习的意思。这里用“腹贮”形容作者学识渊博
秋晚山行 铿然短策声,无事觉身轻。 落叶山行软,流泉涧饮清。 蟹痕沙露湿,雁影夕阳明。 归路逢林叟,班荆歃隐盟。 注释: 铿然:形容马鞭的声音;短策:即短小的马鞭,这里泛指马鞭。 无事:没有事;觉:感到;身轻:身体轻松。 落叶:落满地面的树叶。行软:行走缓慢,因为脚下有落叶。 流泉:山间流动的泉水。涧饮:在山涧饮水。 蟹痕:螃蟹爬过的痕迹;露湿:沾满露珠。 雁影:飞过的雁群留下的影子;夕阳明
【注释】葛秋岩:人名,作者的朋友。寓能仁兰若:寄居在能仁寺的兰若里。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寓居能仁寺时与友人葛秋岩酬答之作。首联写诗人在寺庙中看山、读经;颔联写自己风霜满头、身闲心静的生活状态;颈联写自己拄杖登山、吟诗作画;末联写自己独处山林、不与人交往的状态。全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