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游长安诸寺联句招国坊崇济寺其二奇松联二十字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 1. 杉松何相疏,榆柳方迥屑。 杉树与松树为何如此疏远?榆树与柳树却显得那么亲密。 2. 无人擅谈柄,一枝不敢折。 没有人敢谈论杉树的权柄,即使是一根枝条也不敢折断。 3. 中庭苔藓深,吹馀鸣佛禽。 庭院里的苔藓很厚,吹过之后会响起佛寺中的鸟鸣声。 4. 至于摧折枝,凡草犹避阴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砚的自述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第一句“三十六鳞充使时”,以鳞为比喻,形容砚台像一条鱼一样游动,生动地写出了鱼的形状和姿态。 第二句“数番犹得裹相思”,以相思为比喻,写出了砚台对主人的忠诚和热爱,即使主人不在身边,也要把思念之情写下来。 第三句“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以襄阳播掿词为比喻,写出了砚台对主人的忠贞不渝,即使被拿去也毫不动摇。
《哭李群玉》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摧。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译文 曾经谈论黄陵的事,如今阳光照亮了大地。 老年没有儿女的拖累,谁会去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段成式创作的,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对已故才女李群玉的怀念之情。首句“曾话黄陵事”回顾了李群玉生前与黄陵有关的故事或事件,黄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之母的出生地。第二句“今为白日催”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句: - 相好全如梵,端倪只为隋。(首联) -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颔联) -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颈联) -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尾联) 译文: - 相好全如梵,端倪只为隋。 (首联) - 宁愿像蚌那样顽固,不愿像鹬鸟那样被束缚。 (颔联) - 我就像那只小鸟一样自由自在
诗句原文 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穷愁读书者,应得假余光。 翻译建议 此诗为《观山灯献徐尚书》的原文,描绘了夜晚观灯时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首句“磊落风初定”描述风停后的平静;“轻明云乍妨”形容微薄的云层被风吹散。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形象地描述了月光在云层中摇曳和星光在夜空中的闪烁
【注释】 《观山灯献徐尚书》:观灯,是古代民间习俗。在元宵节时,人们燃放灯火,以供赏玩。献灯,就是为徐尚书献上一盏灯。徐尚书,名不详。“风杪”,指高处的树枝;“陆离”,形容光彩缤纷。这里说风吹过树枝,树叶摇曳,光华斑斓。“如霞散仙掌”,形容灯光像仙女散开的手掌一样。“似烧上峨嵋”,形容灯光像烧着的火焰一样。“道树”,泛指庙宇前的大树;“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代指东边的太阳
【解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首联“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是说,上天只帮助那些善良之人,圣人的事迹在此地得以展开(指大兴善寺)。颔联“载恐雷轮重,縆疑电索长”是说,担心雷霆的车轮又重重地滚动了,怀疑那电光闪闪的法器又拉得老长了。颈联“上冲挟螮蝀,不动束锒铛”,是说雷霆的威力上冲,带着雷电之力挟裹着闪电,但雷霆却不动声色地将雷电之力约束住。这两句写雷霆之威,用“载恐”一语,以雷霆之威的沉重、巨大
游长安诸寺联句长乐坊安国寺红楼联句 重叠碎晴空,馀霞更照红。 蝉踪近鳷鹊,鸟道接相风。 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 壁诗传谢客,门榜占休公。 【注释】: 1. 重叠:指云彩相互映照、重叠覆盖。 2. 碎晴空:指云朵在晴天时像碎片一样散开。 3. 馀霞:夕阳西下时的晚霞。 4. 蝉踪:蝉鸣声。 5. 鳷(qiāo)鹊:一种鸟。 6. 鸟道:鸟儿飞行的路线。 7. 金轮路:金色的车轮状云层。 8.
【注释】涌:冒出。多宝塔:佛塔名。飞锡僧:指和尚。三五月:春天的三个月。百千灯:形容灯会人很多。驯(xùn)狖(yòu):猿猴。庆云:祥云。金绳:彩绸。 【赏析】《观山灯献徐尚书》是唐代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七律诗,此诗以写灯景起兴,后因咏灯事而转入颂德;全诗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既赞美徐尚书,又暗寓作者对权贵们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首联两句写灯市之盛,点出“观灯”这一节日活动。“涌出多宝塔”
注释: 古画思匡陵,上方疑傅岩。 蝶闲移忍草,蝉晓揭高杉。 香字消芝印,金经发茝函。 井通松底脉,书坼洞中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景物的诗歌。诗中主要描绘了长安各寺院的景象,如“上方疑傅岩”、“井通松底脉”,生动地展现了寺庙的神秘和美丽。诗人通过描绘各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