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居仁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赏析诗歌的内容,首先读懂内容,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同时分析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概括。 第一句“身随所寓贫何害”,意思是说:我随着自己的志趣而居贫贱,又有什么妨害呢?身随所寓,是说自己跟随自己的愿望生活;贫何害,是说贫穷又有什么妨害呢?这两句是说自己随心而居,并不为贫穷而担忧。 第二句“浓酒三杯落日残”,意思是说:喝上三杯酒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陆宣公(即宋朝的名臣范仲淹)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1. 播迁暂展扶倾手:描述了在流离失所中暂时依靠他人的帮助,这里比喻了范仲淹在政治风波中艰难维持自己的地位。 2. 庸主难终济世才:指那些平庸无能的君主难以实现其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这里批评了一些统治者缺乏远见卓识和治国能力。 3. 千载家祠壮西浙:强调了陆宣公祠堂在当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泰”“仁”“春”。 【答案】 眼前时景初开泰,心里乾坤总属仁。昨日欢迎满城市,草堂分得几多春。(每句1分)译文
```华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征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注释】 《松》,是唐代诗人韩溉的作品。“倚空高槛冷无尘”,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仿佛凌空而立,不受尘埃所染。“翠色本宜霜后见”中的“翠色”指松树的绿色,暗示着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生机
谢夏宪副正夫 一上高楼话古今,四檐凉雨碧云深。 世间多少未了事,谁为乾坤体此心。 注释:谢夏宪副正夫在高楼之上,谈论着古今之事,四周的檐下,清凉的雨水洒落,碧云深处。世间有多少未完成的事情,谁能为乾坤之心体悟这番情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高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思考。诗人用“一上高楼”、“四檐”、“凉雨”、“碧云”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高楼高耸入云
【注释】 别松江郡侯诸公:告别松江郡的郡侯们。松江,今属江苏省,在今上海松江。郡侯,郡守的封爵。 盬(gǔ):通“盬”,盐卤。 野人归去白云闲:像一位隐居山林的人一样,我也要回去,过上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野人,指隐逸之士。 人心万古同此理:人的心地是千古以来都不变的。万古,永远。 城外青山即岘山:城外的青翠山岗就是岘山。岘山,在湖北省襄阳县西北。汉末建安二年(222),诸葛亮南征时曾驻军于此
【注释】: 别同府于先生:告别与同府的友人。 粒我生民未敢休,乐天知命更何忧:拯救苍生,不能停歇。乐天知命,不忧虑。 他年了却公家事,向拟楼山共白头:到了退休时,将完成公务;到那时,我们共同在楼山白头偕老。 【赏析】: 此诗为作者告别友人的诗作。首联两句是说,我一生致力于拯救苍生之事,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知道天命已终,也不会有丝毫忧愁。中间两联写诗人的志向和决心。末联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
注释: 富贵是身外的财富和地位,如果内心有欲望,就会产生非分之想。五宜翁虽然得到了公家的全权,但是我希望他能够公正地处理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的看法,他认为富贵只是身外之物,不应该让它影响到自己的心性。而五宜翁被公家全权,但他的行为应该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样才能赢得众人的信任和尊重。诗中的“我愿公今事事宜”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希望五宜翁能够公正处理事情,让所有人都满意
注释:禅宗家人们直接追求寻找空灵的境地,然而张僧却喜欢读书。这其实是秉性中自古以来就有的,谁说无极不是真的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家的理解和对张僧的赞美。他认为禅宗家人们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境界,而张僧虽然喜欢读书,但他并不追求空洞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容的实质。这种思想与禅宗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时,他也赞赏张僧的秉性,认为他是自古以来就具有的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
【注释】终始:始终,始终如一。幽明:指生死或天人之际。 士林:读书人的群体;亦指士大夫。 午风亭上:即午峰亭。午峰亭位于今浙江余姚市梁弄镇。 玉湾: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境内的西源江上游。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李大章写的挽辞。首联写李大章一生儒业有成,死后却不得安葬,生前身后反差之大,令人叹惋。颔联以“午风亭”和“西源江”作比,赞颂李大章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