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曹娥庙前秋草平,曹娥庙里秋月明”两句写曹娥庙前的秋草、曹娥庙里的秋月。这两句是全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诗人感情的集中爆发点。“曹娥庙前秋草平,曹娥庙里秋月明”,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在写景,但实际上,这是一幅充满哀愁的画
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晓帆叠叠飞,夜橹连连鸣:描述了日出和日落时分的海港景象。晓帆指的是清晨时分的船帆,叠叠飞形容其密集且随风起伏;夜橹则是夜晚使用的船只,连绵不断的声音表明这些船只数量众多。 - 关键词注释:晓帆(指早晨或拂晓时海上的船帆) - 关键词注释:夜橹(指夜晚使用的大型船只上的橹声) 2. 贪吏诫守廉,饥民苏念生:批评了那些贪官污吏,强调他们应该廉洁奉公
【注释】 晓泛:黎明时泛舟。剡溪水: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家乡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境内。剡县: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刘贶:人名。刘孝政(493年-561年),字公荣,南阳穰(今河南邓州穰城)人。南朝宋初文学家、官员,官至侍中、尚书令、司徒左长史等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晨游剡溪,夜宿山寺的山水小诗。全诗四句,写景抒情,浑然天成。 首联“晓泛”,点明时间是拂晓时分;地点是剡溪。“晚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阙下留别孙丁二学士归旧山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皇宫(阙)告别了两位学者后,他们即将返回自己的家乡。“阙”指的是皇宫,“留别”意味着离别。“孙丁”和“二学士”是称呼这两位学者的名字。“归旧山”则说明他们即将回到自己的故乡。 2. 名利路万辙,我来意如何 - “名利路”,指追求名利的道路,即官场之路。“万辙”形容这条路上有很多选择和方向
中秋无月 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 一夕不见光,双目如失明。 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 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 注释: 中秋:中国的传统节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最圆最明亮的时候,通常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西风妒秋月:西风嫉妒秋天的月亮,这里的“妒”是指嫉妒,表示西风对秋天的月亮产生了某种情感。 浮云重叠生:浮云像重叠在一起一样出现,形容天空中飘浮的云彩非常多
注释: 喜腊雪 喜迎腊月的降雪。 久旱腊月如夏热,夜来忽降一尺雪。 长久干旱的腊月,天气酷似盛夏炎热,然而一夜之间,却下起了雪花。 叫谢上天声应彻,且压瘴气不作孽。 欢呼雀跃的声音响彻云霄,并且压制住瘴疠之气。瘴疠之气是南方湿热之地的病魔。瘴气被雪压住了,不会作祟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腊月降雪的场景进行描绘
【注释】 题思归鸟 高枝上枝头,终日叫思乡。 如斯羽翼全,何不望乡飞。 译文:鸟儿在树梢高高的枝头,整日不停地叫着想回家。既然它的翅膀这么强壮,为什么不展翅飞翔回到自己的故乡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思归鸟”为题,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鸟儿比作思乡的人,既符合鸟儿的特点,又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同时,诗人通过对鸟儿的观察和思考
【注释】 蒿兰不并香——蒿,一种植物,兰,一种香草。两者都是香的,但香气不同。比喻君子、小人各有所长。 泾渭安同流——比喻君子和小人没有分别,都处于同一地位。 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小人处处设防,所以有千种危险;君子虽然谨慎行事,但还是不免有各种忧虑,因为天下事难料。 名重圣主徵,道光史策收——指君子的名声被君主所重视,为历史所记录。 一鹗秋空飞,鸟雀徒啾啾——一只大雕在秋天的空中自由飞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挂”“梦”“旦暮”“东南”“计”“仓”等。 【答案】 浙江清。旦暮望东南,徒使华发生。君今运邦计,不得同舟行。即听江仓丰,伫见汴廪盈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赏析要点是“对仗、意境、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浩浩霜风万木寒,高吟大醉出长安。 注释:凛冽的北风刮起,使万木萧疏而感到寒冷。他高亢地吟诵长啸,大醉后走出长安城。 杖头一卷金丹诀,尘世何人借得看。 注释:拄杖上挂着一卷炼丹的秘诀,尘世间有谁能够借来一观呢? 赏析: 第一句“浩浩霜风万木寒”以写景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