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赏析要点是“对仗、意境、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浩浩霜风万木寒,高吟大醉出长安。 注释:凛冽的北风刮起,使万木萧疏而感到寒冷。他高亢地吟诵长啸,大醉后走出长安城。 杖头一卷金丹诀,尘世何人借得看。 注释:拄杖上挂着一卷炼丹的秘诀,尘世间有谁能够借来一观呢? 赏析: 第一句“浩浩霜风万木寒”以写景起笔
【注释】 谢:向,敬辞。寇员外:指寇准。准字平叔,洛阳人,宋太宗朝为相,后被贬谪岭南。诗卷:指寇准写的诗卷。 【译文】 一幅新近写成的诗画,意蕴深沉,看了之后,反复吟咏,不忍释卷。 最可爱的是积水在秋天映出太阳的光芒,我闲来无事,终日吟咏着它。 赏析: 寇准是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刚直峭的风格,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就传诵一时
【注释】 1. 书璿公:给崔璿写信。 2. 房:指洛阳的某处。 3. 牡丹寺:在洛阳。 4. 说:听信。 5. 争:争着。 6. 病僧:生病的僧人。 7. 库部:即户部,掌管财政的部门。 8. 肃建安监税:肃宗时为官,后来到安南任刺史、节度使。 【译文】 听说洛阳有个牡丹寺院,那里开满了牡丹花,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去看。潦倒的参军来看牡丹晚来几日,数枝芍药已谢了,病中的僧人把送别芍药作为礼物送给我
【注释】 闻:知道。陈贽郎中:指唐末宰相、诗人陈抟的侄子陈尧佐。下世:去世。伊川:伊水,即汝河,在今河南汝南县。寄伊川:寄居伊川。孤宦:孤独为官。二十年:指陈尧佐从少年起一直任到老。见说:听说。葬时:安葬时。无一物:没有任何随葬品。旧文编:旧时所写的文章汇编成书。 【赏析】 《送张功甫》是唐代文学家岑参的作品,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当时张功甫任殿中侍御史,赴江陵任职
【注释】:滁阳,即指滁州。离滁阳,离开滁州。长亭,即古时送别之地,此处借指滁州的南门。骊歌,古代的一种曲调,这里指送别之歌。须信,相信。意,心意。散参军,泛指官员或士兵。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句写景,“黄叶”点明时节在深秋;次句叙事,诗人与友人分别,友人即将离去,唱起骊歌,以酒饯别;三、四句写情,友人离别前,作者坚信友人一定有离别之意,因而满城的人都来为他送别。全诗语言质朴自然
注释:灵隐寺周围有成千上万座山峰,天空中飘洒着风雪落在杉树和松树上。在地炉火的温暖中我度过了黄昏时分的睡意,还有谁像我这样慵懒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宿灵隐寺”为题,描绘了灵隐寺周围千千万万座山峰、天空中的风雪以及地炉中的暖意。通过描写这些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灵隐寺中的悠闲自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注释】 寄石隐之:写给石隐之的一封信。返照:夕阳。乱鸦群鸟:乌鸦成群结队,叫声嘈杂。岁暮:年终之时。千山:无数的山峰。万山:无数的山岭。 【赏析】 此诗首句写登楼所见景色,次句写乌鸦归巢时发出的声音,第三句是诗人发问,第四句以景作答,第五六两句是说诗人在寒食节这天,独自登上高楼,只见千山万岭,不见故友石隐之。全诗写登高望远,不见故人的情状,而见其孤独、寂寞、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又到了钱塘眼暂清,骑驴看月又南行。 可怜一片西湖水,不得垂纶老此生。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注释: 再次来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眼睛暂时清爽起来,骑着驴去看月亮,然后向南行进。 可惜那清澈如镜的西湖水,让我无法垂钓,只能老死在此地。 接下来是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钱塘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再到钱塘”、“骑驴看月”等词,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钱塘的所见所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准确,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前两联描写禹庙之景。“万木齐”点出时间,是夏夜,“蟾蜍影里月光低”描写禹庙内景
【注释】 金陵:今南京。六代:指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里泛指南京一带。秦淮河:古称“秦淮”,在今南京市东北面。鸣咽声:形容水声。 【赏析】 这首诗写金陵旧事,感叹六朝繁华已成过去。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为全诗奠定基调,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第二句承首句而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第三句描绘了一幅空流秦淮河水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