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禹
【注释】 伤雨后牡丹:怜惜雨后开放的牡丹花。 废功看不已(废功,即废寝忘食):废寝忘食地欣赏牡丹。 醉起又持杯:酒醉之后起身持杯赏花。 数日帘常卷:几天来常常卷起帘幕,以观牡丹。 中宵雨忽来:深夜里突然降下暴雨。 凄凉无戏蝶:在牡丹花丛中没有玩乐的蝴蝶飞舞,形容花落得凄凉。 零落(lù luò):落花飘落在地面上。 苍苔(tái):青绿色的草皮。 造化:自然,天意。 首可回(huí)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经费冠卿旧隐 - 注释:经费,即资助,用于支持。 - 译文:资助我这位卿子旧时的隐居之地。 2. 节高终不起 - 注释:节操高洁但终究无法振作。 - 译文:虽然品德高尚,但却无法振作。 3. 死恋九华山 - 注释:死守,依恋。 - 译文:至死都依恋着九华山。 4. 圣主情何切 - 注释:圣主,皇帝。 - 译文:皇帝的感情多么深切。 5. 孤云性本闲 -
【注释】 海门:指浙江温州的洞头县,因地处海上而得名。石笋:石柱形的岩石,像竹子一般直立。 移归吟叟居:把海门的石笋移到我的隐居之地来居住。吟叟:指作者自己,以隐居生活自比为“吟”者。 窍腥蛟出后:石笋的洞穴中传出阵阵腥味,原来是蛟龙从穴中出来。 形瘦浪冲馀:石头的外形消瘦,被海浪冲击着。 工语宁无玉:雕刻工巧的语言难道没有玉石吗? 僧知忽有书:僧人知道后忽然送来书信。 好期仙者叱
【解析】 此题为综合考查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词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原词句的“增字、漏字、改字”的现象;最后分析每个选项哪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赏析为主观性试题,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 【答案】 ①先生:指作者。入太华:进入华山。②杳杳:深远的样子
【注释】 灵溪:指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亭。 鳌海:指浙江绍兴市东南的东湖,因山势似大鳖而得名。 宵吟:夜晚读书、作诗。 云开孤月上:形容天高云淡,月光皎洁。 秋干:指秋天的草木。干,枯。 无由此栖息:不能在此地栖息。 魂梦长安:比喻怀念故乡。长安,今西安。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草,尾联抒发情怀,全诗浑然一体,浑成自然。 诗的前四句,先写兰亭的景色:“鳌海西边地”,点出地点
【赏析】 此诗为客中闻蝉而作,以“闻”字领起。首句“一雨一番晴”,写夏雨过后的天气,暗示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序变迁的感受。第二句“山林冷落青”,描绘了一幅山林在雨后显得格外宁静、冷清的景象。第三句“莫侵残日噪”,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被蝉声打扰,以免影响心情和思绪。第四句“正在异乡听”,则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无法与亲人共享这美好时光的无奈。第五句“孤馆宿漳浦”,诗人提到了自己的住宿之处——漳浦
【注释】 留题:在山水名胜处留下自己的题词。 林(lin)下事无非:林下的事情,没有不是的。 尘中:世俗之中。 白云深拥:被白云深深包围。 青石合眠(ming):青色的石头仿佛是睡着的人。 山静捣灵药:山静下来,捣制药材。 夜闲论古诗:夜晚闲暇的时候,讨论古代诗歌。 亲羽客:亲近道士。羽客,即道士。 何日变枯髭:何时才能使胡须变黑。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诗人隐居山林时。首联“林下事无非
【注释】 晚霁望岳𪋤:傍晚雨后天气放晴,远望五岳。 湘西斜日边:湘水之西的边陲,指湖南、贵州一带。 峭入几寻天:山峰陡峭直插云霄。 翠落重城内:青翠的山峦倒映在重城之内。 屏开万户前:云雾弥漫,好像屏风遮住了万户人家的窗户。 崖崚危溅瀑:高峻的山峰上,飞流的瀑布溅起的水珠。 林罅静通仙:深山密林里,静悄悄地通往神仙的路径。 谁肯功成后:谁愿意功成名就之后才相携共枕。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历湖南
【注释】 忆山:思念山林。 几悬华顶梦:我几次梦见在华顶山上。 应寄沃洲书:应该寄给你《沃州集》。 风月资吟笔:以风月为题材来写诗。 杉篁笼静居:杉木竹林环抱着静谧的居所。 紫衣初:指你身着紫色官服。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是诗人赠与惠律大师的一首酬答之作。诗人以“秋是忆山日”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接着诗人以“禅窗露洒馀”描绘了禅宗寺院的清幽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以及手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进行分析判断。此诗为作者游天台山时所作。“常记游灵境”句,点明自己曾经游览过灵境天台山;“道人情不低”句,表明自己对于道人的敬意。第二联“岩房容偃息,天路许相携”两句写天台山的景致和自己的心境。第三联“霞散曙峰外,虹生凉瀑西”,写天台山的日出美景,第四句“何当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