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
译文: 文治武功,四海归一圣明君。 八方无事妖氛靖定乾坤。 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衣袍永远更新。 道义高尚如同轻山岳,千秋万代永存。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圣明君主赞美的诗,强调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国家安定。首句“修文寰海圣明君”直接点明了主题,赞扬这位君主具有卓越的治理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接下来的两句“感皇恩。八方无事妖氛靖定乾坤”,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云掩茅亭书满床。 冰川松竹自清凉。 幽境不曾凡客到,岂寻常。 出入每教猿闭户,回来还伴鹤归装。 闲至碧溪垂钓处,月如霜。 这首诗是唐代敦煌曲子的作品《浣溪沙·幽境》。诗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一个自然与超然的境界。接下来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首句“云掩茅亭书满床”描写了一间被云雾遮掩的茅亭内,书籍堆积如山
南歌子·赏春 雪消冰解冻,烟凝地发萌。绿杨红药两分明。万户千门,春色渐舒荣。 忽睹双飞燕,时闻百啭莺。日惠处处管丝声。公子王孙,赏玩惜芳情。 注释: 1. 雪消冰解冻:指冰雪融化。 2. 烟凝地发萌:指春天到来,大地开始复苏。 3. 绿杨红药两分明:形容树木和花朵颜色鲜艳,分外醒目。 4. 万户千门:形容门户众多,家家户户都出来欣赏春天。 5. 春色渐舒荣:指春天的景色渐渐变得生机勃勃。 6.
【注释】 春光好:春天景色很好。 感恩光:感激阳光。 □:这里应为“花”,因为“□”在此处与前面的“花”构成押韵,且符合诗歌的平仄格律。 塞旧戎装:穿上了以前打仗时穿的服装。 却着汉衣裳:换上汉服。 大杨海□:大海边的地名。 蛮骞不会宫商:少数民族不懂音乐。 今日得逢明圣主:今天遇到明智英明的君主。 赏析: 此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明君恩泽感激之情的诗。诗中以赞美春天的美景开头
【注释】 赞普:指吐蕃国王。蕃家将:吐蕃人,即藏族人。□头:指草场。皮裘:指羊皮衣。语:说话。牧马:放牧。荒丘:指荒凉的山岗。抛沙塞:指驻守在边关。玉楼:指皇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戍边士兵艰苦生活的诗。首句点明身份和所处环境。次句写夏月牧草,冬日牧羊;三、四句写牧马生活;五、六句写边关艰苦;最后两句写如果不是为了守边而没有机会见到朝廷,就见不到皇帝了。全诗表现了戍边士兵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临江仙 时世参差 岸阔临江帝宅赊,东风吹柳西斜。春光催绽后园花。莺啼燕语撩乱,争忍不思家。 每恨经年离别苦,等闲抛弃生涯。如今时世已参差。不如归去,归去也。沉醉卧烟霞。 【注释】 ①“时世参差”:指时局混乱、世态炎凉。 ②“岸阔临江帝宅赊”:岸边宽阔,临江的帝王之宅(宫室)遥远难及。 ③“争忍不思家”:怎能忍受不思念家乡呢? ④“每恨经年离别苦”:每次经过漫长的分离都感到十分痛苦。
【注释】 1.志不迷:志向坚定不移。 2.八十颓年:八十多岁的人。 3.长地:长久,长久居住。 4.磻溪: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有吕尚钓鱼台遗迹。 5.钓□□□□□□,□清时:用典,指春秋末年越国名相范蠡弃官隐逸之事。 6.子鳞:作者自称。 7.直道守迟频负命:直道,正直之道,坚持正道;守迟,坚守节操,不趋炎附势;频,频频;负命,辜负使命。 8.子鳞何必用东西:子鳞,作者自谓;用东西
【注释】 却:返回。归:归去,回到故乡。惭愧:羞愧,对别人的要求感到惭愧。血愿居臣下:把臣子放在一边,把百姓放在心头。明君巡幸恩沾洒:皇帝出外巡视,百姓沾了皇上的恩泽。差匠:指差役,这里指修建宫室的工匠。竭:尽。奉国:为国家尽力。何曾:哪里曾经过。憩(qi):休息、小睡。克日:预定日期。却:返回。 赏析: 全词通过叙述作者与君主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忠于国家、勤勉为政的思想感情。 上阕写君王恩惠普降
失调名 织锦纹 注释:调子名称。 织锦纹:指丝织的花纹,这里泛指女子的服饰、头饰等。 译文: 失调名织锦纹, 仕女鸾凰齐登金座。 匡闲阶上专心, 恳望转加新欢。 金丝线织成鸳凤, □口得金枝。 合蝉野马竞逐纷纭。 □□□□值千金。 足蜂蕊攒花满, □□□。 只为无人往达。 进入西秦。 共练□□□然。 织成端疋遣家僮市卖。 不□□□。 纱窗每恨织锦纹。 报仕女两两三三。 □□归邻。
【注释】 独隐山:独自隐居在深山之中。 斋餐松柏随时饱:斋戒时,吃松柏树的果实,随时都能吃饱。 卧岩龛、石枕脑:睡在岩石下的小窝里,用石头当枕头。 一抱乱草为衣袄:用抱起的乱草作衣服。 面前若有狼藉生:如果看到前面有杂乱的东西出现。 一阵风来自扫了:一阵风把这些东西清扫走了。 实畅道:实际上很通达道理。 更无诸事乱相挠: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扰乱。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隐居山林生活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