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赠胡地官次韵吴明府献臣 其二 引满花下杯,延缘坐中客。醉不大袖歌,孰云此门窄。 译文与注释: 在一次宴会上,我邀请了所有的客人一起畅饮,酒杯中的酒已经斟满了,我们在花下共饮,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然而,当我唱歌时,突然发现门口太窄了。这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宴会和歌唱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宴会上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
注释: 1. 满眼珠玉光:眼睛像满眼都是晶莹的玉石,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2. 高才极雄骋:才能出众,气势雄壮。 3. 对之不敢言:面对它却不敢说什么话。 4. 稚子来弄影:小孩子来玩影子游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古铜镜的描绘,赞美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诗人以“满眼珠玉光”来形容古铜镜的清澈明亮,以“高才极雄骋”来形容古人的才智非凡。而面对这样的古铜镜,诗人则感到自己渺小
【注释】 梦后作:在梦中所作的诗。 其三:即第三首。 达观(kànɡkuàn):佛教语,指看破世间一切事相的心境或智慧。 长啸(xiào):大声长吟。 山风吹罗襟:意谓风拂动着衣襟。罗襟:罗织的丝制衣料,这里代指衣服。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之作。前二句写梦境中的游历,“幻迹有去来”是说幻境之中的踪迹是无始无终地循环往复;“达观无古今”是说对于这一切幻境,只有保持一个超脱的心境才能看得明白
注释: 1.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闻名,并因直言敢谏而被称为“范文正公”。 2. 一范仲淹,人将重名节:这是对范仲淹的赞美。在古代,人们往往重视名节,所以这里说范仲淹将会被后人尊重。 3. 马上地曹郎:这是对胡地官的赞美。在古代,官员出行时,通常有专门的马匹跟随,称为“地曹”
解析: 1. 诗句释义: - 初晴楼上燕飞飞:描述了天气转晴后,燕子在楼上自由飞翔的情景。 - 楼下歌人白苎衣:描绘了楼下唱歌的人穿着白色苎麻制成的衣服。 - 一曲未终花落去:意味着一首歌还没有唱完,花朵就已经凋落了。 - 满林啼鸟送春归:指树林中鸟儿的鸣叫声仿佛是在送别春天的离去。 2. 译文: - “初晴楼上燕飞飞”,描述的是晴朗的天气让燕子在楼上自由地飞翔。 - “楼下歌人白苎衣”
注释: 杨柳树已经残败了,梧桐树也只剩下稀疏的树阴。我躺在床上不愿出门,因为不知道已经到了深秋时节。 赏析: 此诗写诗人闭门闲居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梦后作”三字点明此诗是诗人梦中所作,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其四”二字表明这是第四首,与前三首相比,在内容上有所变化。前三首写春日游宴的欢乐,而这首诗却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首句中的“杨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疏通大意,把握主旨,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结合注解和题目要求作答。 “策杖独行游,青山一何深。道逢采药人,问我松脂林。”这四句是第一问,写诗人独行游历,青山连绵。在山中偶遇一个采药的人,向他询问松脂的来源。“策杖”即拄着手杖,这里指独自出游。 “策杖独行游,青山一何深。”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青翠的山间小路上,眼前是连绵不断、苍翠欲滴的青山
【释义】 (1)客,指诗人自己。题,题诗。随时子轩,即随时子所居的轩,指随时子居住的茅屋或草屋。 (2)无雨笠且置,未晴蓑不舍,意思是说:下雨时把伞收起来,没晴天又不肯收起鱼鳞般排列着竹叶的蓑衣。 (3)蓑笠用不穷,我是随时者,意思是说:我的蓑衣和雨帽用得不厌其多,我随时准备着去帮助那些受困的行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题其居所“随时子轩”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山中一夜秋 老屋居然别 丈人不饮酒,共坐看明月 【赏析】 本诗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赠邝筠巢》。此诗以“山中一夜秋”开篇,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幽深的夜晚景象。紧接着,诗人写到“老屋居然别”,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岁月变迁的感慨。随后,诗人转向与友人共处的情景,“丈人不饮酒,共坐看明月”,通过这一场景,展现了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以及共同欣赏自然之美的情趣。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1. 船头酒多少:意思是问客人的酒量如何。 2. 舟中:指在船上。 3. 山山枳壳花:意思是说山山都是枳壳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的诗。诗人以船为中心,从船头到船尾,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船头,酒已经喝了不少;船尾,春天的沙洲上,风景如画。正当船只行驶到溪水的尽头时,满山遍野的枳壳花盛开。这首诗以船为载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