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句语境和诗句含义,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字词来分析概括。 夜起:半夜起身。 扰攘二十载,苍生何以生:二十年来,战乱不已,百姓们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 谁能不嗜杀,未可更论兵:谁能不对杀戮产生厌恶之情呢?现在还不是讨论军事的时候。“未可更论兵”的意思是:现在还不是应该用战争来解决争端的时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哀儿》诗。全诗如下: 吾年七十四,汝才四十七。 老存壮乃亡,天道难究悉。 一生近好勇,才气太横轶。 俗情殊未捐,蕴热成内疾。 忽如爇天焰,致死只六日。 伤哉儿之愚,舍我为异物。 注释: 1. 七十四:指诗人自己年纪,四十一岁。 2. 四十七:指儿子年龄,七岁。 3. 老存壮乃亡:年纪虽大但身体尚存,壮年突然去世。 4. 天道难究悉:天道无法完全理解或预测。 5.
哀垂 不敬天降灾,反躬当自责。 逆来必顺受,尤人亦何益。 事业姑置之,家难殊可戚。 譬如风拔木,龙颠委荆棘。 孀孤忽满眼,血点垂胸臆。 老夫岂长存,素志堪痛惜。 回思平生心,忠孝有微绩。 盖棺谁论定,一逝真过客。 译文: 我因不尊重上天而遭受灾难,反而应该反省自己的过错。 遭遇逆境时必须坦然接受,责备自己也是无济于事的。 将事业搁置一边吧,家庭困难确实让人担忧。 这就像狂风摧毁了树木
哀吊 强撑病体为亡魂,子产的说辞让我疑惑。 又听季札谈论生死,魂魄无阻到处游历。 在辽途中有同伴,听闻消息已晚。 徘徊不定刚出屋,风卷尘起似追赶。 旋风卷起尘土高过丈,追随而去向南去。 窗间我目击这一幕,呼喊儿子让他回来。 尘埃渐渐停息后,空庭中我独自悲凉。 生死离别已成定局,想说话却无人可告
注释 夜起:夜晚起床。 中庭:庭院。 力:努力、尽力。 扫:扫除,打扫。 一洁:一尘不染。 喜:高兴,满足。 天下:国家。 诚:确实。 吾忧:我忧虑的事。 俟:等待。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夜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品德高尚人的深切期待。全诗以“夜起”为题,寓意深远。 首句“夜起”点明时间与事件,即诗人在夜晚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夜起 黄金数万斤,六计皆出奇。 沛公能不问,得以恣所为。 注释: 1. 夜起:指在夜间起来行动,通常指的是秘密活动。 2. 黄金数万斤:形容数量巨大。 3. 六计:泛指多种策略或方法。 4. 皆出奇:全部是出奇制胜的策略。 5. 沛公:此处指刘邦,即汉高祖。 6. 不问:不用多问。 7. 恣所为:随心所欲地行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刘邦在起义初期的军事行动,展现了他智勇双全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二月廿四日归海藏楼花已半残”: - 诗意:在二月初四,诗人回到海藏楼,发现花儿已半残。 - 译文:In the 24th day of February, I returned to the Sea Shang Tower where flowers are already half-destroyed. - 关键词:二月、廿四、海藏楼、花已半残 - 注释
夜起 弈秋著一子,残劫变新局。 谁知夜起庵,得此柳下屋。 赏析: 这首《夜起》通过描述一位名叫弈秋的人,在夜晚教两人下围棋的故事,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赞美。诗中的“弈秋”象征着智者和导师,而“残劫变新局”则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找转机,最终取得成功。"谁知夜起庵,得此柳下屋"一句则揭示了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注释: 1. 十一月四日始乘飞机 2. 庄周论绝迹,未若无行地。 译文:庄子认为人死后就无影无踪了,但如果没有行走过的土地,就无法证明其存在。 赏析:"庄周论"是指庄子的哲学观念,他认为人死后就没有影子和声音,就像在天空中飞过的鸟儿一样,无法被看见。这里的“行地”指的就是大地。 3. 今知行地难,凌空乃甚易。 译文:现在我才知道在地面上行走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在空中飞行却非常容易。 赏析
【注释】 夜起:即“起夜”,指夜间起床。 举国欲何依:全国百姓都无所依靠。 无主自致乱:没有君主,自然导致动乱。 老夫略识涂,诪张莫为幻:老夫稍微了解一些道理,不要做那些荒诞无稽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的形势。首联“举国欲何依”是说天下百姓都无所依托。“无主自致乱”则是对这种混乱局势的一种揭示,意思是由于国家没有君主,才导致了动乱。 颔联“老夫略识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