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注释】 入室:进入室内。日已晏:太阳已经落山了。 离魂:指别离之魂。榻:床。 冥追:梦中追寻。试就枕:试着躺到床上。 中宵:半夜,夜里。影随形:影子随着形体移动。 徒倚:空自倚靠着。还躞蹀:又徘徊。 吞声:呜咽。端有失:确实有些失意。 苦泪:悲伤的眼泪。空凝睫:空然垂泪。 成永诀:成为永远的诀别。未免:难免,不能免除。 我如梦为周:我的情像做梦一样,像周朝那样虚幻不实。 君如梦为蝶
【注释】 子藏不复见:子,指你。藏:指你死后的安葬之地。 万事已云毕:一切事情都已完了。云:同“云”,结束之意。 魂之游:灵魂在飘荡。 幽明均一逝:生与死同样逝去。 何者为真实:什么才是真实的? 一棺已入土:棺材已经入土埋葬了。 馀地足同穴:余下的土地足够安葬。 地下恐无知:地下可能没有知觉。 生存独难别:活着时难以和亲人诀别。 行时畏回顾:行走时害怕回头看。 扫榻留虚室
丁澄如求题忠义永肩图册明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郑尔圻上书请筑思陵图 长陵一抷土,臣子不忍言。 誓天有大恨,神鉴惟孝孙。 圣朝礼三恪,至仁动乾坤。 孰能展此图,天道幽难论。 注释: 1. 长陵一抷土,臣子不忍言:指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为纪念其父在长陵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皇帝后躬亲修”。这块石头被称为“皇肶石”。丁澄如请求题写关于这个石碑的诗作,表达了对汉武帝的敬仰之情。 2. 誓天有大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1) 第一句“偕老亦既老,所欠惟一死”,意为:我们一同携手到老,现在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偕老”是说夫妻二人相伴终生,“亦既”即已经是,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第二句“先行子不惮,继往吾何馁”意为:你先走我不怕,继续往前走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子”指儿子,这里用来代指自己,“先行”指先行者。第三句“小别良可哀,顾此堂下晷”意为:分别虽令人悲伤
《初二晓》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郑孝胥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死状即若寐,熟寐元无知。有知无知间,谁主此可疑。生短死则长,死安生甚危。 - 注释:死者的状态看似像在睡眠,实则毫无知觉。生死之间,无人能决定生命的长短,这种不确定性让人生充满了危机。 - 赏析:通过对比“死”和“生”的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质疑。 死安生甚危,闻道夕可死
诗句解释: 1. 哀情易伤春,飞花正如雪。:这句话表达了春天的景象很容易引发悲伤情绪,飞花就像飘落的雪花一样美丽却让人感到寂寞和凄凉。"哀情"指的是作者因为某种悲伤或不幸的情绪影响到了对春天的感受。"飞花"则是指随风飘落的花瓣,这里用作比喻,象征着美好事物(如人、事)的消逝。"正如雪"则是将飘落的花瓣比作洁白的雪花,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2. 花前思往事,无处不悽绝。
【注释】 三月初一晓:指农历三月初一日。晓:早晨,天明。 儿女失其母:失去母亲的孩子。 啼号不欲生:哭泣叫喊,不想活下去。 我固无以慰:本来没有什么方法安慰他。 朝夕缠哀声:白天黑夜不停地哭泣。 出门暂弃置:暂时抛下孩子。 入门复屏营:进门后又急忙为他张罗。 灭灯人定后:点上灯以后,人已睡熟了。 锐意趋幽冥:怀着急切的心情奔赴九泉之下。 鬼神乃馀气:死者的鬼魂只是余气而已。 未若人所能
这首诗的作者是程大亨。他赞美了万鹿川的画,并表达了对万鹿川诗才的钦佩之情。 下面是诗歌逐句释义: - 黄鹄临流天下胜:黄鹄即天鹅,这里指代万鹿川。天鹅在清澈的水中游泳,天下无双,形容万鹿川的画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 汉怒江哀谁解听:汉江即长江,怒江即金沙江。这里的“汉怒江”指的是长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景象,而“哀”则是指这种壮丽景色的凄凉之美
注释: - 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八月十八日。 - 人死斯相恶,无能斯相背:如果一个人死了,那么他的亲属之间也会相互厌恶,彼此背离。 - 亡者岂遂亡,存者良不义:死者难道就真的消失了吗?活着的人却并不仁义。 - 家人频入梦,处分到细事:家人经常梦见我,而且处理的事情非常琐碎。 - 簿录一翻阅,使我涌酸泪:翻看户籍记录时,我不禁泪流满面。 - 馀财虽莫用,月廪谁能废:剩下的财物虽然没用了
答郭筱麓 子诗泠泠如暗泉,非行非止声锵然。 每过吾庵必有作,此庵与世元无缘。 道人庵居复夜起,冥行万里无人烟。 赋成自书用草隶,偶出小技惊时贤。 岂知遽已入诗语,妙借老丑增殊妍。 胸中抑塞未能和,容我小缓调哀弦。 注释: 答:回复、回应。 子:你 泠泠:清亮的声音。 非行非止:不是行走也不是停留。 锵然:形容声音响亮。 每过吾庵必有作:每次经过我的小屋,必定有所创作。 此庵与世元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