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芾
【注释】 门联:挂在门口的对联,多用来表达祝愿、期许或自我解嘲之辞。 富贵多忧,愿多忧天胡不与(“愿”字下有“忧”字):《周易》中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运行刚健,君子应自强不息。而这里的“天”,是指上苍,指命运和机遇。这句话是说:人应当自强不息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却常常忧虑于未来的命运。 贫穷自在,这自在我实难当(“自在”字下有“我实难当”)
诗句释义及注释: 野政老人隐者流,清溪绕屋似愚沟。 - “野政”: 指隐居的生活或状态。 - “老人”: 表明诗人自比为老者,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 “隐者流”: 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清溪绕屋”: 描述了住所周围环境的宁静与清新。 - “似愚沟”: “愚沟”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这种生活方式如同生活在一个简单、朴素的环境中。 自编蒲叶作素简,时泻松花洗玉舟。
《赋得秦淮送宋仲珩》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秦淮河畔送别朋友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春涨晓沄沄,空明澹孤屿。 - 春水上涨,早晨水面波光粼粼。 - 空明:天空晴朗,没有云层遮挡。 - 澹:淡泊、宁静。 - 孤屿:孤独的小岛。 中流送行舟,绿波渺南浦。 - 江中行驶着一叶小舟,船上的人正送别。 - 绿波
【注释】 芦洲聚雁图:画有芦洲上成群的雁。 巴山:山名,在今四川省境内。 潇湘水竹间:潇湘二水之间。 冥鸿:指大雁。 碧天:青天,即蓝天。 又飞还:指又飞回。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芦洲聚雁图》之作。诗人借景抒情,以写景寓哲理,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句“夜窗听雨话巴山”,描绘了一幅静夜听雨图。窗外淅沥的雨声,如万马奔腾,使人思绪万千,诗人不禁想到故乡四川的巴山
【解析】 本首诗前两句“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溪声”是写诗人坐在第二泉旁观看晚晴景色。第三四句“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是说诗人经过一番洗练之后,心境变得宁静了,也像卢鸿、卫叔卿一样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最后两句“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则是说自己虽然不能像卢鸿、卫叔卿一样隐逸山林,但仍然想寻找一个茅草房子来安身度日。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野政老人隐者流,清溪绕屋似愚沟。 自编蒲叶作素简,时泻松花洗玉舟。 仲连未遽蹈东海,孺子还复栖南州。 别来清事想不废,诗成应画李营丘
春涨晓沄沄,空明澹孤屿。 中流送行舟,绿波渺南浦。 鸥从青镜下,人立沧溟语。 素縠漾凉飙,圆纹散疏雨。 桃叶怀旧题,后庭歌吊古。 因之寄离情,前洲采芳杜
夜窗听雨话巴山,又入潇湘水竹间。 满渚冥鸿谁得似,碧天飞去又飞还。
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溪声。 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 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 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
朱芾是明代诗人。 字孟辨,松江府华亭人。他生于一个文人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洪武初年,朱芾官编修,后改任中书舍人。他在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才思和飘逸的风格,工于词章,并擅长翰墨。他的书法作品清润遒劲,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他也擅长绘画,山水、人物画作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