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
【注】: 1. 茅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2. 注壑: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3. 清苦:滋味清苦。 4. 自解:自我解脱。 5. 社中诸友:指同社的友人。 【注释】: 1. 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 —— “茅山”和“泉水”都是地名,说明这首诗是写茅山中的人们。 2. 悉下汲于注壑 —— “汲”即打水、取水的意思,“注壑”是地名。这里说茅山中人们全部到山下的井里打水。 3. 又不善蓄佳茗 ——
下小茅峰行平野约四五里入玉晨观 注释:从小茅峰下山,沿着平坦的田野走了大约四、五里路,到达玉晨观。 赏析:《下小茅峰》诗中“小茅”指的是茅岩,茅岩是武夷山九曲溪流经的地方,有“武夷第一胜处”之称,诗人登上茅岩后,看到远处云雾缭绕,景色非常美。 先朝台殿影重重,香霭霏微散碧空。 注释:在茅岩上可以看到先朝的台殿,它们的影子重叠在一起,香雾飘渺地弥漫在天空中。 赏析
渚宫春冷北风寒,九畹萧条入塞垣。 老死灵均在南国,百年谁为赋《招魂》? 注释:渚宫,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宫殿,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风,象征北方的侵略者。九畹,古代一种计量土地的单位,此处指一片茂盛的园林。灵均,是屈原的别称,这里指坚持气节的志士。招魂,即《招魂》,一篇描写鬼怪的神话诗篇,也用作招魂之词。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郑所南画作中的兰花,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末年士大夫失节
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悉下汲于注壑又不善蓄佳茗住兹三日清苦之味颇未沾唇既归作三十韵以自解兼呈社中诸友 【注释】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茅山中,人们都不饮用泉水,而是全都到山下的沟壑中去汲取。他们又不会储存好茶,所以住了三天,喝的都是苦涩的泉水。回去后作诗三十首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赠送给在乡间的朋友们。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情闲好品茶,性淡能辨水。 江左几泓泉,勺勺定媸美。 浙右园焙栽,种种别妙理。 七宝白云淳,石井剑池泚。 夐乎惠麓流,名下无虚士。 金沙与於潜,实难为娣姒。 顾阳针芒如,他山麦颗比。 斫射联吉祥,碧叶光薿薿。 唐贡接真珠,绿丛秀蕊蕊。 串膏浪有名,生膏久亡矣。 当时境会亭,今也生荆杞。 对景访遗踪,险峻屡曾履。 事须身所亲,趣在工夫里。 正法陆生经,傍参诸野史。 竹炉与箬筐,相随无远迩。
渚宫春冷北风寒,九畹萧条入塞垣。 老死灵均在南国,百年谁为赋《招魂》?
先朝台殿影重重,香霭霏微散碧空。 金液妙存云笈里,玉晨形在宝珠中。 桧生左纽天机契,龙豢前池海脉通。 绿发仙翁披鹿褐,一龛神气与生同
朱凯是明代诗人,他与同乡朱存理齐名,人称“两朱先生”。以下是对朱凯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籍贯:朱凯,字士凯,生于明朝,籍贯不详。 - 生活状态:他曾担任江浙行省掾史,在杭州生活过较长时间。 - 性格特点:自幼孑立不俗,为人寡合,后与钟嗣成相友善,为其撰写《录鬼簿》序言。 2. 艺术成就 - 诗画才华:朱凯工于诗词和绘画,被誉为“两朱先生”。与同乡朱存理齐名
朱凯是明代诗人,他与同乡朱存理齐名,人称“两朱先生”。以下是对朱凯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籍贯:朱凯,字士凯,生于明朝,籍贯不详。 - 生活状态:他曾担任江浙行省掾史,在杭州生活过较长时间。 - 性格特点:自幼孑立不俗,为人寡合,后与钟嗣成相友善,为其撰写《录鬼簿》序言。 2. 艺术成就 - 诗画才华:朱凯工于诗词和绘画,被誉为“两朱先生”。与同乡朱存理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