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呼出厨间,熟汤差可拟。
噤呷润渴喉,敢将唇大哆。
吾社适闻之,笑我应见齿。
明年再往兹,裹茗置行李。
【注】:
- 茅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注壑: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清苦:滋味清苦。
- 自解:自我解脱。
- 社中诸友:指同社的友人。
【注释】:
- 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 —— “茅山”和“泉水”都是地名,说明这首诗是写茅山中的人们。
- 悉下汲于注壑 —— “汲”即打水、取水的意思,“注壑”是地名。这里说茅山中人们全部到山下的井里打水。
- 又不善蓄佳茗 —— “佳茗”是指上好的茶。这里说他们不懂得如何储存好茶。
- 住兹(zhī)三日清苦之味颇未沾唇 —— “兹”是代词,指茅山。三天前在这里住了,但是喝的全是清苦的水,没有沾到茶的滋味。
- 既归作三十韵以自解兼呈社中诸友 —— 意思是说,他回来之后作了一首三十韵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吾社适闻之 —— “吾社”是指他自己所在的社团。“适闻之”就是刚刚听到。
- 笑我应见齿 —— 意思是说我也应该露出牙齿笑一笑,因为喝了清苦的水却没有喝到茶,所以应该露出牙齿笑一笑。
- 明年再往兹 —— 明年再来这个地方。
- 裹(guǒ)茗置行李 —— “裹”是包裹的意思,“茗”是指茶叶。这里是说,明年再来这个地方时,要把茶叶包好放在行李里带上。
【译文】:
在茅山中的人全都不喝泉水,都去打水到山下的井里。他们又不会储存好茶,三年来一直喝着清苦的水,没有沾到过好茶的滋味。回去后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刚听到这件事,觉得好笑,我自己也该露出牙齿笑一笑,明年再来茅山时,要把茶叶包好放在行李里带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茅山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写的。诗人在描述自己在那里生活的感受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茅山人的同情和理解。他写到,茅山中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却非常淳朴,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茅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未来再次来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