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呼出厨间,熟汤差可拟。
噤呷润渴喉,敢将唇大哆。
吾社适闻之,笑我应见齿。
明年再往兹,裹茗置行李。

【注】:

  1. 茅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2. 注壑: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3. 清苦:滋味清苦。
  4. 自解:自我解脱。
  5. 社中诸友:指同社的友人。

【注释】:

  1. 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 —— “茅山”和“泉水”都是地名,说明这首诗是写茅山中的人们。
  2. 悉下汲于注壑 —— “汲”即打水、取水的意思,“注壑”是地名。这里说茅山中人们全部到山下的井里打水。
  3. 又不善蓄佳茗 —— “佳茗”是指上好的茶。这里说他们不懂得如何储存好茶。
  4. 住兹(zhī)三日清苦之味颇未沾唇 —— “兹”是代词,指茅山。三天前在这里住了,但是喝的全是清苦的水,没有沾到茶的滋味。
  5. 既归作三十韵以自解兼呈社中诸友 —— 意思是说,他回来之后作了一首三十韵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6. 吾社适闻之 —— “吾社”是指他自己所在的社团。“适闻之”就是刚刚听到。
  7. 笑我应见齿 —— 意思是说我也应该露出牙齿笑一笑,因为喝了清苦的水却没有喝到茶,所以应该露出牙齿笑一笑。
  8. 明年再往兹 —— 明年再来这个地方。
  9. 裹(guǒ)茗置行李 —— “裹”是包裹的意思,“茗”是指茶叶。这里是说,明年再来这个地方时,要把茶叶包好放在行李里带上。

【译文】:
在茅山中的人全都不喝泉水,都去打水到山下的井里。他们又不会储存好茶,三年来一直喝着清苦的水,没有沾到过好茶的滋味。回去后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刚听到这件事,觉得好笑,我自己也该露出牙齿笑一笑,明年再来茅山时,要把茶叶包好放在行李里带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茅山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写的。诗人在描述自己在那里生活的感受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茅山人的同情和理解。他写到,茅山中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却非常淳朴,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茅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未来再次来访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