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题画诗 传统艺术之美,现代情感之融合 1. 诗歌内容解读 - 《题画》原文及翻译 - 诗歌赏析 2. 诗人背景 - 江世铨生平简介 - 清代文化背景及其对题画诗影响 3.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 - 清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发展情况 - 题画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 4. 主题分析 - 自然美景描绘手法 - 山水之间人文情怀体现 5. 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 诗画结合艺术形式创新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的《题萧翼赚兰亭图》的原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客舟夜渡中泠水,空山不见羲之鬼。 客船夜晚在中泠水渡河,空山之中看不见王羲之的影子。 2. 骊珠飞去龙亦惊,月落空梁僧独起。 骊山明珠飞走了,龙也感到惊讶;月落时,空荡的梁上僧人独自起床。 3. 银钩茧纸归长安,蓬莱宫里人争看。 用银钩和茧纸制成的画作回到了长安,蓬莱宫中的人争相欣赏。 4. 一朝风雨暗园寝
这首诗是王节妇对亡夫的思念和哀悼,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期望。 清清慈溪水,蘋藻被涯涘。 昔年修妇职,采撷荐明祀。 殷勤执豆笾,斋肃事君子。 一朝双鸳鸯,别离隔生死。 死者无还期,生者当同归。 奈何姑嫜老,重以膝下儿。 升堂奉甘脆,篝灯训书诗。 庶以未亡人,慰彼泉下思。 溪水彼可竭,妾身不改节。 溪水有停污,妾心但明洁。 荧荧瑶台镜,玄发今已雪。 孤鸾虽不舞,寒影自澄澈。
注释: 何人咒缩昆明水,一夜溪边红叶起。 银河卷上洞庭峰,橘树寒烟秋色里。 恍如陵阳窦子明,又疑句曲茅初成。 淋漓元气无青冥,马发摇动天瓢倾。 乾坤万里苏旱暍,草木无言生意悦。 归来高卧碧潭云,独抱神珠弄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画龙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首联“何人咒缩昆明水,一夜溪边红叶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昆明之水被诅咒般地凝聚在溪边,一夜之间
【注释】 四海张公子:指张从善。张从善是唐朝的名门望族,他的家族在京城长安和洛阳都有官邸,所以称为“四海张公子”。 重缙绅:地位高。缙绅,官员的服饰,这里借指官员。 早从枢府辟:张从善很早就被朝廷选拔出来。 已践属车尘:已经踏上了朝廷的马车(指做官)。属车,指随从皇帝出行的车子。 通籍联清禁:成为朝廷官员,与朝廷官员一起出入于京城的重要宫门。 严更列近臣:夜里值班的人很多,这里说张从善夜晚值班
诗句原文: 竟宁阏氏出塞城,鼙婆声断凄龙庭。边云竟与汉月隔,野草空作春风青。 译文注释: “竟宁阏氏”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她因美貌而被封为阏氏,即皇后。这里的“竟宁”可能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名称,而“阏氏”则是古代对女性的最高荣誉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皇后”。 “鼙婆”可能是指战争中的鼓声,而“凄龙庭”则形容战场的气氛。 “边云”指的是边境上的云彩,象征着战争或边疆的遥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最后赏析诗的语言。本题要求逐句解释诗句,并给出注释及赏析。解答时,先对全诗进行解读;再逐句逐词进行解读;最后进行综合概括即可。 “晓雨池上来,微风动寒绿”,清晨的雨水洒在池塘上,微风吹拂着寒冷的绿色。这一句中,“晓雨”是时间,“池上”是地点,“来”“动”是动作
【注释】: 1. 仙人海上来:指诗人在海上与仙人相遇。 2. 驾言游苍冥:驾云而行,遨游于无边的太空。 3. 乃逢浮丘伯:浮丘伯是传说中的仙人。 4. 驻之紫霞城:在紫霞城停下车马,这里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5. 凤凰不可招:凤凰是一种神鸟,这里用凤凰来比喻仙人。 6. 梧桐何青青:梧桐是古代传说中仙人们居住之地,这里用梧桐来比喻仙人居住的场所。 7. 焉知碧山月:焉知,何处;碧山月,指月亮。
《黄庭经》是道家炼丹修道的重要经典之一,据说是黄帝所作。 注释: 1. 天寒木叶下:天气寒冷,树上的叶子已经落了下来。 2. 短景凄其清:秋天的景象很凄凉,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3. 幽居有所思:我独自居住在山中,心中有很多思绪。 4. 振衣临《黄庭》:我振衣而起,面对《黄庭经》阅读。 5. 仰观冥鸿飞:抬头看着一只大雁飞过,它高翔于天空。 6. 竟与浮云迎:这只大雁竟然和浮云相遇
杨季常约我一同到山中,但最终我没有去成。因此我写了一首诗给您。 秋菊有馀色,可以慰幽情。 注释:秋天的菊花颜色艳丽,可以用来安慰那些内心的忧伤和寂寞。 岂无一樽酒,泛此黄金英。 注释:难道没有一杯酒吗?让我们喝这金色的美酒吧。 美人久不来,岁晏霜露零。 注释:心爱的人很久没来过了,到了年底霜露已经结满了。 坐感芳草歇,佳期怅未能。 注释:坐下感叹着那茂盛的芳草也停止了生长,美好的约会却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