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彦
【注释】 竹枝:即《湘夫人》,是古代一种民歌曲调。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指唐代诗人孙樵和皇甫松都写过类似竹枝词的诗。竹枝,即《湘君》歌辞,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曲调。孙光宪(808-865年),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西南)人。曾官荆南节度支使判官。善作七言绝句。皇甫松(约813—约872年),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收录其诗三十二首,存于《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四。此诗为《全唐诗》所不载
竹枝词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以描写妇女生活和爱情为主题。 莫歌月节折杨柳:不要在月圆之夜折柳送别,因为那样会破坏美好的情感。 前溪变声悦郎口:前溪的水声变化,让听者感到愉悦,就像美妙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竹枝词是古代四川民间的民歌。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写这种诗的人。廉明太守指清廉正直的太守。来姊归,指归来的姊妹。千家万家香午坎,形容香气弥漫,连千家万户都沐浴在芳香之中。 赏析:此诗描写了太守归来时,千家万户沐浴着芳香的景象。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形象鲜明,韵味悠长
竹枝词 孙光宪、皇甫松皆有此体 千回万转是瞿塘。非关学字学侬肠。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古体诗,起源于巴渝民歌,盛行于唐宋。 千回万转是瞿塘:千回万转形容瞿塘峡的曲折险要,千回万转是说山峦叠嶂,曲折蜿蜒。 非关学字学侬肠: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瞿塘峡的描述并非出于对字词学习的考虑,而是出自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情感和体会。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瞿塘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峡险恶的感叹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竹枝词是唐朝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孙光宪、皇甫松都是这种体裁的大家。黄陵寺里,夜里可以听到寺庙里的钟声,鸟儿鸣叫和猿啼声都在为我而唱。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鸟鸣和猿啼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用“为侬”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戊辰春日有怀白阳毕老公祖 乞得东郊未老身,顿教礼芑失元臣。 海鸥巳狎忘机客,楚凤从悲岐路人。 一饭何曾遗圣主,二毛真欲感比邻。 所嗟辽祲连溟渤,伫看蒲车下隐沦。 注释: 1. 戊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2. 乞得东郊:得到东郊的土地。 3. 礼芑失元臣:指礼部侍郎郑亚被贬官为台州刺史,失去宰相地位。 4. 海鸥:比喻自己。 5. 楚风:指诗人自己的诗风。 6. 一饭
竹枝词是唐代流行的民间歌曲,后被文人模仿作诗。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 家家:每家每户;浣:洗涤;濯锦:洗去丝帛上的灰尘。向江边:指把洗净的锦缎拿到江边晒。 传来新样:指传唱着新的曲调和歌词。金笺:用金色装饰的纸。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表现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注释:竹枝歌,是古代楚地民间歌曲的体裁,相传为屈原所作。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写这种体裁的作家。 谁人江畔踏歌词。鹧鸪西飞雄逐雌。 注释:是谁人,在江边行走着踏着歌词。鹧鸪鸟向西飞,雄的追逐雌的
长相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巵,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注释: 1. 长相思:一种词牌名,多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2. 折花枝:指折一枝花作为纪念或礼物。 3. 恨花枝:对花枝的怜爱和惋惜,因为无法与心爱的人共享这份美丽。 4. 准拟花开人共巵:本打算在花开之时与心爱的人一起饮酒庆祝。 5. 开时人去时:花开时,人却已经不在了,表达了离别的悲伤。 6.
舣棹蘼芜麓,萧森水国秋。 千帆散天外,一阁俯江流。 雨脚凌风至,山身带寺浮。 井泉聊用汲,仿佛惠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