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登
哀谷亭三首 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注释 - 闻道团营将:听到有关军队的消息。 - 前茅:指军队中最前面的队伍。 - 未进师:没有进入战场。 - 居民:指当地的居民。 - 涂炭:比喻困苦艰难的境地。 - 挥泪:流泪。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烟火的习俗。 - 鸠声:布谷鸟的叫声。 -
【注释】 ①陛戟森相向:陛(bì),台阶。陛戟,即仪仗队。森相向,森然对峙。 ②垆烟:炉中之烟。细不流:指烟雾细小而不断。 ③庆云:古代帝王车驾行幸时所乘的车前饰有彩云,因以为祥瑞。团御盖:御盖,帝王的车盖。团团的彩云环绕着御盖。 ④璧月:玉璧,圆形的玉器。月,指月亮。 ⑤吉协牲牢卜:祭祀时用牲口作为牺牲,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祭祀日期。 ⑥馨将秬鬯浮:献祭时用香草和美酒来祈求神灵保佑,所以称“献”
哀谷亭三首 齐鲁盗多冬春未解围,元戎休按辔,黎庶待宣威。戍久军刍竭,城寒士气微;犹闻安抚使,先已献俘归。 译文:齐鲁的盗贼众多,冬春两季仍未能解除围困。军队的将领停下马缰,等待命令,民众渴望得到将军的威严。军队已经驻扎了很久,军粮消耗殆尽,士气低落。然而,仍然听到安抚使的消息,他们已经在前线将敌人俘虏后凯旋而归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齐鲁地区的战乱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 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 注释 - 有客来传语:有客人带来消息或信息。 - 红巾:代指女子,因为古代女子多以红色围巾作为标志身份的饰品。 - 更渡淝:更是指换,渡即渡过,淝河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渡过淝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战乱中的经历。首句“有客来传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战乱中听到有人来传递消息的场景,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安与困扰
诗句释义: 1. 苍莽昼难分 - 形容山野的广阔无边,白天都难以分辨。 2. 崎嵚自昔闻 - 指山峰陡峭,自古以来就闻名于此。 3. 岩居低附谷 - 在岩石上居住,地势较低,靠近山谷。 4. 磴道直披云 - 形容山路崎岖,直通云端。 5. 马踏经寒雪 - 马匹经过时,踏过积雪,留下痕迹。 6. 雅翻未夕曛 - 形容天色昏暗,尚未至黄昏时分。 7. 西夷通蜀路 - 指通往西方的道路
注释: 华岳连冯翊,黄图别附庸。 长风开万壑,落日隐三峰。 野望浮埃合,乡心远树重。 幽求今未得,犹自抗尘容。 译文: 华山和华山连接着冯翊,黄帝的画卷上不再有诸侯了。 长风吹动着山涧峡谷,夕阳藏在群山三座山峰之中。 野地望去尘土飞扬,家乡的树木更显得茂密。 隐居的愿望今天没有实现,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志节和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同州道中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华山脚下的所见所感
澄江江波翠萧爽,扁舟远泛临江上。 烟消日出意兴殊,牙樯捩柁平如掌。 南方严冬气仍暖,冯夷击鼓同欢赏。 山黛石碧逶迤开,蘋花荇叶参差长。 水鸦衔鱼时出浦,宿鹭将雏自徜徉。 白云不动青山移,四面合沓排银膀。 须臾长风起天末,寒气飕飕振林莽。 惊涛骇浪倏怒号,神龙锦鲤分来往。 人事忧乐顷刻异,世事浮沉足深想。 忧乐浮沉那可哀,且将新酒浥金杯。 长江西南入交阯,马援征行安在哉。 几多掀揭回头少
举世昧所钦,见客随谐嬉。 良朋久寂寥,十载惟君知。 把袂执素手,欢悰不自持。 人事忽生变,与君长别离。 膏车岐路侧,欲发更迟疑。 虚名夏厨蝇,短景朝华枝。 两心各相许,脉脉无一词。 浊泥愧清尘,何以备驱驰。 盟言愿有终,白首以为期
细细朝雨零,纤纤麦苗长。 丁夫荷锄出,所至成偃仰。 林喧群意动,山空百泉响。 佳境偶独逢,无人共幽赏。
修涂苦踯躅,曲涧聊盘桓。 盘桓将安之,所乐在渊泉。 清泠足朝盥,幽眇穷夕观。 云构蔽层木,翠幄引芳兰。 玉鲤罥轻罟,银缕落素盘。 忽枉良朋俦,诚款慰夙欢。 富贵岂不欲,时命非可干。 税驾从所适,兹焉以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