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赋得陶渊明无钱对菊花》。下面是逐句解释: 秋风吹菊遍东篱,百卉无颜不敢奇。 【注释】:秋风中,菊花盛开,遍布篱笆周围,其他花草都感到羞愧,不敢与之媲美。 【赏析】:秋天的风,吹拂着菊花,它们在篱笆旁盛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他的花草都黯然失色,不敢与菊花竞争。 天生千古一陶令,人外欣赏深相知。 【注释】:陶渊明被誉为千古一贤,人们除了欣赏他的才华
【注释】 柳下坐怀事:指《毛诗序》中说,《小雅·采薇》的“于嗟乎!谁之无父母?予独行兮我将归。”是以文王作《思齐》。柳下坐,即《毛诗序》。坐怀,指怀念文王。道学喜传说:指《诗经》中有对文王的赞美和颂扬。人以穷来归,因之试淄涅:《论语》中有孔子说:“有虞氏不穷其民,故有德;夏后氏不易其田畴,故有民;殷人重农桑,故有民;周人树畜,故百工皆备。”所以《诗经》中有文王作《思齐》的记载。是乃桑中为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元塔的诗,其内容如下: 元塔登高 人文地气翕然升,雁塔方高岂计层。便待参云惟此级,何曾插汉不容登。平畴拔地明孤起,远嶂临江欲共凭。若问题名元字在,海天空阔赋鲲鹏。 逐句释义: 人文地气翕然升,雁塔方高岂计层。 人文地气:指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雁塔方高:比喻元塔的气势如同高大的雁塔一般,让人不禁赞叹不已。 岂计层:不计较层次高低。 便待参云惟此级
德安道中望庐山 庐山距离我不小于一尺,我去庐山只穿着一只鞋。我们相逢时掉头便走,以意气往来为朝夕。 峰尖折合不记痕,历落空苍如展襞。此中名理大深奇,名贤文士而仙释。 注释:德安道中望庐山,指诗人在德安道(今江西九江)途中,遥望远方的庐山。去我不小于一尺,指庐山距离我非常近,只有一尺远。我去庐山只穿着一只鞋,形容自己对庐山的向往之情。相逢掉臂而过之,以意往还为朝夕,意谓相逢之后即掉头而过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贾岛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双洞疏烟 —— "双洞"指的是两座山间的洞穴,"疏烟"形容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双岩原自出黄岐,别以灵栖著景宜 —— 这两句描绘了双岩的自然景色,"黄岐"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用来形容山的另一种叫法。"灵栖"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景宜"则意味着风景宜人。整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双峰原本就出自黄岐地区
【注释】 屈同姓:指屈原。 攘功世之常,何至忧思起:世间人争相追逐权势地位为常态,为什么还要忧愁思考呢? 放逐臣之分:被流放的臣子是其本分。 何至愤投水:为何要发愤投江自尽呢? 胸有一部骚,不发不能已:心中怀抱着一部《离骚》,不发泄出来是不能自已的。 骚卷留千秋:《离骚》被保存在典籍里,历经千秋万代。 何关死不死:这与生死又有什么关系呢? 【赏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庐山去我不盈尺,我去庐山只一屐。相逢掉臂而过之,以意往还为朝夕。 峰尖折合不记痕,历落空苍如展襞。此中名理大深奇,名贤文士而仙释。 我于其中何居焉,车马匆匆相为客。山灵爱客如怜才,分明变现开幽寞。 随我路中路不崎,入我舟中舟不窄。为问明日浔阳江上路,庐山将莫从人渡
秋风吹菊遍东篱,百卉无颜不敢奇。 天生千古一陶令,人外欣赏深相知。 相知相赏成清友,角巾在瓮杯在手。 角巾在瓮杯在手,偶然瓶尽花知否。 先生无酒亦无求,于焉绕径自夷犹。 东皋日出淡烟锁,采之盈掬清芬朵。 陶公爱菊晚节高,菊亦爱公高似我。 忘言相对与谈玄,有菊空尊亦自可。 东家酣畅九日天,霜枝摧辱俗夫前。 西家黄白排成队,粉黛无色相为妍。 即令有酒洗妆在,花之神理已不全。 何似陶公篱落下
柳下坐怀事,道学喜传说。 人以穷来归,因之试淄涅。 是乃桑中为,谁云柳下屑。 然则复何奇,不恭其一辙。 子卿偕胡妇,千秋辨污蔑。 十九年泽中,人情宁消灭。 古今至节人,一皆情所结。 情至风值萍,曾何伤汉节。 胡妇若累卿,胡羊亦卿孽。 汉旄落寒沙,胡霜焉可啮。 然则复何妨,柳下谁优劣
攘功世之常,何至忧思起。 放逐臣之分,何至愤投水。 胸有一部骚,不发不能已。 骚卷留千秋,何关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