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注释】 新城:地名。在今浙江省桐庐境内。江浙:指浙江和江苏。发新城至江浙:从新城出发,前往浙江和江苏一带。书怀:寄托情怀,抒发胸臆。 【赏析】 《发新城至江浙书怀》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宋亡后,作者被俘北去途中,途经浙东一带,怀念家乡的情思溢于言表。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手法,将一片深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达了他强烈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与报国之志。
【注释】 愁苦:忧愁。雨作梅霖,梅霖是春末夏初的一种细雨。岑(Cen):山岭。圆镜:指月亮像明镜一样明亮。半村阴:半山的村庄还被雾气遮挡着。清光:明亮的月亮。分古今:分辨古今。 【赏析】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五月十五日,诗人在临安时作。 开头两句“正愁苦雨作梅霖,向晚云开见远岑”,写诗人对雨后晴空的欣喜。“愁苦”二字点出题意,说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忧闷的。“向晚”,傍晚的意思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临至枫林东山楼时有感而作。全诗通过描写楼、树、竹、水以及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注释与赏析: 1. “楼隐乔林白日长”: 描述的是东山楼隐匿于高大的树木之中,使得它在日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 2. “桂花不断四时香”: 描述了四季桂花飘香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恒定美。 3. “山蒸岚气作朝雨”: 描绘了早晨山中雾气蒸腾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接着概括所用手法并点明其作用;最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1)释义:几日来阴云笼罩着北风劲吹,今朝天刚放晴就推开船篷。 (2)注释:朔风——北风。 (3)译文:几日来阴云笼罩着北风劲吹,今朝天刚放晴就推开船篷。 (4)赏析:首联写景
注释: 1. 小径穿溪断复通,丛林阴翳失西东。 小径穿过溪流,一会儿中断,一会儿又连通,丛林中树木茂盛,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无法分辨方向。 2. 重岩直入九霄上,古庙深临万壑中。 重重岩石直插云霄,古老的寺庙矗立在万丈峡谷之中。 3. 白日忽惊飞急雪,青潭慎勿怒潜龙。 白天突然看到急降的大雪,请谨慎不要激怒潜藏的龙。 4. 谁知一勺灵湫水,解与人间作岁丰。 谁能知道这勺神奇的灵湫水
【注释】 江西:泛指江南一带,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定省:古时指早晚侍奉父母亲,晚间安息时向父母请安。羡君多伯仲:羡慕你有很多兄弟。 飘零怜我独孤遗:因漂泊流离而感到孤独。 石水论文夜:在石水上讨论诗文。 秦淮问礼时:在秦淮桥上问候行人的时候。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游览地。 后会茫茫又何地:以后还会相逢吗?茫茫:茫然。 应须努力慰相思:应该努力工作
注释: 上江山中即事 山上青山楼,楼上结楼高下倚林丘。 通幽一径苔藓滑,压屋四山空翠流。 松梢滴露作疏雨,岚气入檐生早秋。 我来暂下陈蕃榻,一洗平生今古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宿山寺》。诗中描绘了一座寺庙的美景。 首句“山上青山楼”,描写了寺庙坐落在高山之巅,与青山相依,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次句“楼上结楼高下倚林丘”,写出了寺庙建筑的特点,楼高而坚固,可以俯瞰周围的山林。
《次韵李仲吉见赠》是明代著名诗人朱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对故人重逢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千里还乡已到乡: - “千里”形容距离之远,表达了诗人归乡的漫长旅途。 - “还乡”指的是回到故乡,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后的归来。 - “已到乡”则表明诗人已经到达了故乡,完成了长途跋涉。 - 整体上
【注释】 自作茧窝人已仙:自己制造的茧窝已经变成仙人了。 白云明在尚悠然:白云明明还在,却悠然自在。 登楼作赋伤今日:登上高楼写诗哀悼今天。 荷锸携壶思昔年:拿着锄头和酒壶怀念过去的日子。 栏倚长空秋见雁:倚着栏杆远望秋天的天空看见飞过的大雁。 林藏积雨夜啼鹃:树林里藏着雨水夜晚听见鹃鸟的啼叫。 九龄帝与夸当日:称赞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功绩。 白发重看继世贤:白发苍苍地重新看到了继世的贤臣。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以及考生的默写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𢬵”是“耕罢”的意思。 【答案】 投迹深林百念休,春花秋月与追游;雨馀山色朝当户,风外溪声夜满楼;已𢬵归耕辞虎口,还思结友效龙头;吟馀独上南冈望,犹自空怀杞国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