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注释】 遂:指顺,顺着;阳:山名,在今河南省禹县。阻雨:阻挡住雨水。书怀:写诗寄托感情。甲寅:年号(1644-1649)。二首:指《遂邑阻雨书怀》的上下两篇。 【赏析】 此诗作于清军入关后,诗人因战乱流寓他乡,怀念故乡亲人,抒发思归之情。诗以“阻雨”为题,从天气、景色和人物三个层面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春多事羁遂阳,处处水潦如望洋。”首句点明时值初夏,正是一年中多事之季
向明楼 向明楼上乍登临,对景兴怀感慨深。 万叠云山迎晓日,一庭烟树接春阴。 获麟自念当年笔,报主谁知此日心。 萍梗东西根本在,每飞魂梦到家林。 注释:向明楼:诗人登上了向明楼,眺望着远方的景象,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和思绪。万叠云山迎晓日: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在旭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丽。一庭烟树接春阴:近处的庭院中,树木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之中,仿佛是春天的气息。获麟自念当年笔,报主谁知此日心
屯溪渡头春水生,孙王山下沧波平。 断云过雨有底意,落日青山无限情。 送别已知难作别,舟程那敢缓王程。 江山胜处须题咏,安得与君同眼明。 注释: 1. 屯溪渡头春水生:屯溪渡口,春天的江水开始涨起。 2. 孙王山下沧波平:孙王山脚下的波浪平静如镜。 3. 断云过雨有底意:形容天空中云层和雨水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 4. 落日青山无限情:夕阳西下,青山远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5.
霜寒水落石如林,泻壁直下三千寻。 溯流岂辞上滩涩,到家不厌寻源深。 片片浮云或聚散,衮衮长江无古今。 此怀只有陈抟解,故喜扁舟论素心。 【注释】 严陵:指严光,东汉初年的名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县的严陵山中,后来出山做了官,但不久便辞官归隐了。 扁舟:小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任严陵县令时所作。 开头四句写舟过严陵江时所见景色:“霜寒水落石如林,泻壁直下三千寻
《沧洲玩月》 谁送冰盘上九天?清光不减夜来圆。 云连远岫横天外,山拥孤城枕水边。 重镇已空前日梦,棹歌犹认去年船。 半生未了沧洲愿,安得垂纶继昔贤。 注释: 谁送冰盘上九天:是谁把冰盘送到九天之上? 清光不减夜来圆:清澈的月光与夜晚的月亮一样明亮。 云连远岫横天外:云雾连接远处的山峰横亘在天空之外。 山拥孤城枕水边:山峰环绕着孤零零的城池,它依傍着江水。 重镇已空前日梦
杜休宁秩满将行以李生画鹤留别江彦铭令余为题 文昌自是文章伯,令我题君画鹤诗。 翘首岂无霄汉志,潜身犹待羽毛期。 李生昔记重逢日,杜老今当惜别时。 好爵与縻应有意,林皋空动故人思。 注释: 文昌:指文昌帝君,古代神话中的文星,象征学问和才能。 文章伯:指文章的领袖人物或大师。 翘首:抬头仰望,形容期待、渴望。 翱翔云天:比喻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潜身:指隐居生活,不问世事。 李生
曹操杨修玩曹娥碑图 历史典故与艺术再现 1. 诗句释义 - 江水粼粼照岸浮,古碑如堠立江头。 - 谁知手撚吟髭日,已是心疑国士秋。 - 奸计不逃人物议,画图解写古今愁。 - 沽才斗虏固应尔,更有同时鹦鹉洲。 2. 译文解读 - 江水波光粼粼映照河岸,古老的墓碑犹如瞭望塔矗立在江边。 - 谁能想到,手握着胡须沉思,心中已生出对贤能人士秋天的怀疑。 - 阴谋诡计无法逃脱世人议论
何士明在江上判簿时,用诗歌请求作《云麓书隐图》,未果。于是为他写这首诗并作步韵奉答。 十年我在江上行役,思念故居如同回忆茅庐。所以托毫缣以写旧居,但终不能得。 济世可为终年耕作,临民无计可以御樵渔。 已久知道心远念桑梓,喜己身闲抛下簿书。 真山应该会见你我,莫看图画赋归欤。 注释: 何士明(约1057年-约1140年),字子开,成都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 江上:指长江之滨。 毫缣(jiān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王君归隐林泉志,先子当年亦有诗。 - 注释:王君决定隐居于山林之中,这是基于他的志向和理想。而他的父亲(或前辈)也有过类似的诗作。 - 译文:王君决定归隐山林,这是他的志向,他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而他的父亲(或前辈)也曾有过类似的诗意之作,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身老可堪奔走职,子贤不负圣明时。 - 注释
注释: 1. 宗家成仲以先子所题墨竹求诗:宗家成仲用父亲的墨竹请我作诗。 2. 先子手笔故家竹:父亲曾亲手题写了这根墨竹。 3. 蟠虬蛟龙墨尚新:这根墨竹上的画是盘旋的龙和蛟,颜色仍然新鲜,像刚作过画一样。 4. 典则喜存三世物:这个墨竹是三代人传下来的宝物。 5. 文章犹见百年人:这根墨竹上仍留有一百年前人的笔墨。 6. 修茎已傲风霜晚:修长的竹干已经挺立在寒冷的风霜中。 7. 嫩叶还沾雨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