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寒水落石如林,泻壁直下三千寻。
溯流岂辞上滩涩,到家不厌寻源深。
片片浮云或聚散,衮衮长江无古今。
此怀只有陈抟解,故喜扁舟论素心。
霜寒水落石如林,泻壁直下三千寻。
溯流岂辞上滩涩,到家不厌寻源深。
片片浮云或聚散,衮衮长江无古今。
此怀只有陈抟解,故喜扁舟论素心。
【注释】
严陵:指严光,东汉初年的名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县的严陵山中,后来出山做了官,但不久便辞官归隐了。
扁舟:小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任严陵县令时所作。
开头四句写舟过严陵江时所见景色:“霜寒水落石如林,泻壁直下三千寻。”这是一幅秋江图。霜降之后,江水下落,石头裸露出来,一片萧瑟景象。而瀑布从高处直泻下来,有三千多丈。“泻壁”,形容瀑布从高岩上直泻而下,气势磅礴。
后四句写乘船回程时的心情和感慨:“溯流岂辞上滩涩,到家不厌寻源深。”意思是说乘船回严陵时,尽管遇到险滩,也毫不畏惧;因为想到家乡还有更深更远的路要走,所以也不觉得厌烦。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四句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片片浮云或聚散,衮衮长江无古今。”这里用“片片浮云”比喻飘忽不定的游子心情:一会儿聚合在一起,一会儿又离散开去;用“衮衮长江”比喻滔滔不绝的江水:滚滚东流,没有尽头;用“无古今”来说明时间之漫长,空间之辽远。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最后四句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此怀只有陈抟解,故喜扁舟论素心。”“陈抟”是宋代的一位道士,据说他曾经骑一头驴,人称“陈搏”。传说他有一次骑着驴在田野里走着,忽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农夫在耕田,他便下了驴来跟这个农夫一起耕田。耕完了田就回家了。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卖胡豆的农夫,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起来,陈抟问农夫:“你每天耕田辛苦吗?”农夫回答:“太辛苦了!”陈抟听了这话,便说:“我骑驴耕田,不也很辛苦吗?不过这样更有趣一些罢了。”说完就下了驴,与农夫一起耕地去了。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佳话,并成为后世人们喜欢谈笑的话题。诗人在这里用陈抟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归途心情:虽然旅途中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自己并不感到烦恼,反而很快乐,因为能够与老朋友一起谈论着彼此的心事。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语言简练、意境优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眼前景色和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既有壮阔的山水风光,又有深沉的人生感慨;既有豪迈的气概,又有柔情的一面。读来令人回味无穷。